专创融合视域下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张红菊
[导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形态的重要变革,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成为高校英语专业改革的重要路径和突破口。
        张红菊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形态的重要变革,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成为高校英语专业改革的重要路径和突破口。本文在专宠融合的视域下,从专业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探讨了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专创融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衡量新世纪人才的标准之一。2015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18年,陈宝生部长提出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同年10月,《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创新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专创融合,即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将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和教育改革探索的重要突破口。
         二、英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从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来看,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大部分高校英语专业都追究“大而全”的“经院式”人才培养理念,缺乏个性化构建,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的就业市场需求。因此,高校英语专业应该与时俱进,紧跟国家新的产业发展战略,积极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及时调整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
        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看,目前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多偏重专业知识传授,近年来开始关注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对缺乏。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多停留在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式上,缺乏对学生思辨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业教育更成为边缘化、非主流的教学课题。
        从师资方面看,高校英语专业现有教师队伍鲜少接受过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的系统培养,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教学能力不足的现状。同时由于日常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工作压力大等现实原因,英语专业教师很难走进企业行业进行创新创业调研并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师资的匮乏成为现状高校英语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瓶颈,亟需得到解决。
         三、专创融合视域下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明确专业定位,调整专业目标
        高校英语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确定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符合时代需求。从20世纪到现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技能型人才培养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变化,90年代开始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三种创新素质。新时代的英语专业定位应该服务于创新型经济发展,培养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素质的高素质人才。


2.完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增加创新创业模块,构建创新创业课程平台
        在专创融合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在传统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外设置创新创业类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可以分为创新创业理论课和创新创业实践课,从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培养入手,结合英语专业性质和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此外,还可以采用学分互换等方法将第二课堂中的创新创业活动纳入课程体系建设中,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开展。例如,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等活动,所获奖项兑换相应学分,调动学生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大多来源于各类高校的硕博研究生,接受的是侧重理论构建的传统教育,缺乏相关的行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指导经验。加强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刻不容缓。英语专业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积极作用。一方面,为现有教师队伍提供行业实践计划,使其积极参与到行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中去,在合作共赢中不断成长。另一方面,聘请企业导师、行业专家承担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等活动,邀请他们和校内专家一起结合专业现状和师生现有创新创业水平指定相应的培训培养计划。
        第二,聘请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参与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专家带队或针对骨干教师开展“导师式”培养等方式,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数量,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第三,建立教师创新创业奖励机制,激发教师提升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为教师提供各类创新创业培训,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创新创业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经单位同意后可以在企业或行业挂职或兼职。将教师创新创业教学成果纳入考评体系。
4.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建立动态考核和静态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同时,建立“学校-学院-教研室”三级监督保障机制,从创新创业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科学、合理实施,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四、结语
        专创融合是高校在科技发展、产业变革、经济转型时期的必然选择,是专业建设和改革的重要路径和突破口。高校英语专业应该紧抓时代脉搏,直面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路径,为英语专业有效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专创融合视域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可以从专业定位、专业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将创新创业教学全面融入英语专业传统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专业能力优秀,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参考书目:
[1]陈翠荣.大学创新教育实施困境的博弈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4( 7) : 81 - 84.
[2]薛浩等.高校创业教育中的误区反思与对策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6(2) :74 - 78.
[3]盛振文. 全域教育视角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J]. 中国高等教育, 2018(4): 23-25.
[4]张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12) :122-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