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陕西 咸阳 712082
摘要:深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符合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是时代赋予民族高校的使命和要求。对西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现状分析,发现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提出了西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将西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民族地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藏高校 大学生 创新创业 教育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第七次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1]。如何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其途径之一在于培养符合西藏经济社会繁荣发的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西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016年9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中指出,“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需求紧密对接,树立创新创业教育先进理念,普及创新创业教育”。[2]西藏自治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则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放在重要战略地位,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加大扶持力度,给予高校毕业生6-26万的创业启动资金。西藏各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大学生众创空间,指导大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活动等。截止目前,教育部组织认定了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西藏大学和西藏民族大学分别入选[3]。这是对西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肯定和认可,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西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培养的创新性人才与西藏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深化西藏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结合西藏区情,深化西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对西藏高校在校大学生展开调查,目的在于分析西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西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西藏高校是全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占比例较高,藏族学生占总体学生人数一半以上,他们是西藏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西藏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人才服务于西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西藏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支撑,因此开展西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升创业能力,从而提高本科教育质量能更好地服务西藏地方社会。第二,通过给少数民族学生教授创新创业知识,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创新创业精神,鼓励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创办企业,发展产业,建设家乡,以推动西藏地方社会进步和稳定和谐。[4]第三,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西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有助力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第四,有助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在西藏高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西藏地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发展,提高西藏地区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边疆地区建设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西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1997年由清华大学首次举办了“创业计划大赛”,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端。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创新创业热潮。西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2020年12月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向西藏高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到731份。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得出,西藏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创新创业认知水平不高。关于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并设为必修课,77.98%的学生表示支持,11.35%的学生持反对意见,10.67%选择了不清楚。
关于毕业后的就业意向,69.36%的学生选择了事业单位,42.54%的学生选择了政府机关,41.63%的学生选择了国有企业。
可见大部分学生受传统就业择业观念的影响,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仍然是择业首选,影响西藏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创业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来自父母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
关于毕业后的打算,66.62%的学生选择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30%的学生选择尝试创业,32.83%的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6.15%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
通过访谈得知,西藏高校部分教师也认为,没有必要给大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学生在校就是学习专业课知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低,在校大学生不适合创业。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实际上其他民族地区的高校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也存在着不足的现象。 约65%高校教师没有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发展方案,仅有26%的教师认为完全和很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课程,更有9%高校教师很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创新创业教育情况。[5]持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显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育部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中附 “创业基础”教学大纲,是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要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目前教育部还未出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育课程的规范性框架,缺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标准,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还在探索阶段。[6]西藏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设为必修课,34学时,2学分,涉及创新创业概述、创新思维训练、创新创业者与创新创业团队、创业机会与风险、创新创业资源、商业模式、市场调研与营销、创业计划书和创新创业项目路演等内容。部分西藏高校还未将创新创业课程设为必修课,而是以选修课形式出现。在课程设置上除开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并没有开设创新创业后续课程,给予不了高年级大学生创业指导和帮助。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有待改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较强,如果采用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只注重期末考试成绩,不关注实践,无法形成自身的创新创业手法也达不到预期效果[7]。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活动,仅仅依靠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也是无法完成创新创业活动的。
(三)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广,与共他学科的相关性较高,例如创业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就涉及到管理学知识,除此之外还涉及到市场营销学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大多数教师在教授创新创业课程时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虽然也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如雨课堂,穿插一些练习题和互动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并不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本身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就不够,再加上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较为薄弱,面对涉及内容较广的创新创业课程更是没有多少兴趣,大多数学生抱着完成学分的态度去学习,并没有深刻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西藏大多数高校采取大班教学,这也是影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因素之一。由于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课程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如专业课和基础课,一般采取大班教学,课堂上以理论讲授为主,授课方法较为简单,课堂互动几乎没有开展,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四)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属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综合性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也对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职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经历[8]。目前西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还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创新创业教师数量少,大多数创新创业教师非专职教师出身,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和就业指导教师构成。专业教师由于受到科研压力和创新创业教育边缘化不受重视的影响,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能力提高上。辅导员和就业指导教师也都有各自繁重的工作任务要完成,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对其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并不深刻。虽然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但和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一样普遍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和经验,创业指导能力不强,难以达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西藏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是目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瓶颈之一,将会影响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达不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预期目标,难以保证向西藏输送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不利于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西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首先,西藏高校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明确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思想内涵、发展定位、改革方向和目标,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西藏高校办学理念中,结合西藏高校的办学特色,制定出卓有成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制度、实践和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其次可以借鉴内地高校的一些做法,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由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制定全校创新创业发展规划,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活动。还应该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活动,还需协同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部门共同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转变大学生创业观念,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第一,将创新创业基础课纳入通识教育课程范畴。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这么简单和直接,更在于立德树人,培养真正具有国家情怀的开创性人才。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通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面向全体学生。[9]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和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发展的前沿、最新动态和趋势。第二,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课程。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等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相融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趋势,没有专业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的着力点,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创新才有可能实现。在专业课和创新创业课相融合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从专业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兴趣进行创新创业。[10]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创业成功率最高。第三,将“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培养大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远远不够,还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感恩社会、懂得回报社会;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时代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奋斗更好地融入西藏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第四,为高年级大学生开设创新创业专业选修课程。开设创新创业专业选修课程目的是为高年级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美国百森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遵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具有鲜明的层次性、进阶性特点。具体做法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实施渐进式分级课程,逐步深化和完善从基础到各种阶层的创业教育。对大二年级学生开设创业培训的强化项目选修课程,对大三大四年级学生开设新建企业的创新精神、合伙型企业的企业财务、家族型企业的成长与企业管理,社会型企业的企业成长战略等选修课程[11]。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早,有着较为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完备的课程体系,他们针对不同年级所开设的课程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西藏高校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为有意进行创业活动的大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组建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是推进西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落实的关键。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只有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针对西藏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西藏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第一,“走出去”,现有创新创业教师仍然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具备教学能力,但创业实战经力和经验不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因此,建立健全相关保障制度,鼓励西藏高校专业教师到企业或乡镇挂职锻炼,积累创业经验。有学者也认为,专业教师如果具备创业实践经验,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将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懂得怎样教、如何教。专业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质认证证书,以此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第二“请进来”,人才培养需要时间,对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西藏高校可以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或指导教师,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并创建自治区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为西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供支持。
(四)丰富教学方法
在西藏高校中,基础知识、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有待提高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面对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缺乏自信,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学生便难以对创新创业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在其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按照“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学生处于被动学习,能保留的知识只有5%;学生主动学习,参与讨论并实践,能保留75%的知识。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活动中,结合多媒体技术,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大学生自主探索创新创业规律及特点,将其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创业实践中。有教师尝试将雨课堂运用于创新创业课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有教师将MOOC+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2]。西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资源的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智慧型学习情景,建立一批优质在线开放的网络课,网络精品课,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时互动与协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http://www.gov.cn/xinwen/2020-08/29/content_5538394.htm
[2]西藏自治区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藏政办发〔2016〕82号
[3]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692/sfcl/202012/t20201201_502591.html数”看“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概述
[4]. 韩瑞平 付建军 陈立永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探索,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年5月
[5]孙春化,苏静,张振杰,民族地区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调查分析,现代计算机2020年7月
[6]. 孙振华,苏青,张振杰 民族地区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调查分析, 现代计算机 2020年7月
[7] 车里木格 互联网加教育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产业创新研究2020年九月
[8]. 向敏、许钊钿等 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模型建构——基于全国596所高校双创教师数据的实证分析,创新创业教育2020年八月
[9] 崔军,英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国家框架理念更新与思路借鉴,比较教育研究,2020年第5期
[10]. 马军,专创融合课程,创新创业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纷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为视角河南教育,2020年第六期
[11] 刘俊利,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及启示,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年10月
[12] 刘燕,雨课堂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翻转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高教学刊,2020年3期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教改项目“西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通识课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G2019-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贾丽(1982- ),女,汉族,四川绵阳人,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