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法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符高方
[导读]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也很不一样,来自不同小学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很大。
        符高方
        海南省东方市   东方市港务中学  572600
        【摘要】: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也很不一样,来自不同小学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很大。因此本文针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无法再沿用旧的方式时,提出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分层教学体现在多个方面:学生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练习的分层、测验的分层和教学评价的分层。本文主要讨论如何进行分层,以及进行分层后如何安排教学,来提高分层教学效果的。
【关键词】:分层教学、信息技术
        本人从事信息技术教学也有十几年的经验了,在此期间却发现了不少问题和存在许多困境。总感觉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低效的或无效的,但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确实又付出了许许多多的泪水和艰辛。为了突破障碍和解决这一矛盾,本人根据这十几年的经验和结合本校的生源及办学条件尝试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下可从五个方面来实施分层教学:
        一、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原因
        信息技术分因为它没有中考高考的压力,以至于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不重视,把他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我对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进行了一个调查统计,了解到有些小学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那么这些学生可能就没有碰过电脑。而有些尤其是城里的小学,在三年级至六年级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那么这些学生等于比前者多学了4年电脑,那么差异可想而知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差异大的学生进行分开教学,成了势在必行的方式,由此我想到了分层教学。
        二、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先后达到目标要求。
        三、分层教学的实验
        我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把七年级、八年级各一个班作为实验班级,那么,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分层的呢?
        首先,我让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填写一个调查表,了解学生有没有学过电脑或者有无参加过兴趣班、学过哪些知识点、家里有没有电脑、对学习哪些内容感兴趣,自己在电脑方面有没有什么专长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可以初步了解各个学生的一些情况,从而为分层做好铺垫。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会表现出一些分化现象。此时,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尊重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但是必须注意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实行升降级制,学习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需要以下五方面的分层: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不同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就应该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主要提高在理论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操作技能,通过自学掌握如书本中的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或者课后的高层次习题;中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

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操作技能,掌握的知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
        (二)、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
        例:在教学八年级《电子邮件》这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几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讨论、研究其他收发方式就可以了,必要时再作一些指导和点拨。而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之后,就要求列出并讲解其他一、二种收发电子邮件的详细步骤,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的方法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先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Web方式后,再给出几个任务,让学生去尝试练习,必要时还要再做一些演示。
        (三)、课堂练习分层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70%,做到多练。可见课堂操作练习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处理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飞速提高。因此,在分层教学中我很注重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比如:在做比如将一个文件从U盘复制到F盘题目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进行复制,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3种以上的复制方法,中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2到3种方法。凡是提前完成本堂课操作任务的同学,可以让其担任老师的助手或者辅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四)、测验分层
        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练习或作品制作,有时可以给出一些附加题供学生选做。
        比如:在学完word后,可以根据层次差异设计出不同的题目。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如让他们制作一份有关宣传环境保护的电子小报,并提出如字体、颜色、大小、布局、行距、页面大小、艺术字等要求,并提供网络,让他们上网查找收集资料。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提供几个样板和素材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设计一张电子小报。低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样板和样板中所需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让他们模仿着做。
        (五)、教学评价的分层
        由于采用了分层教学和分层测验,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同,为了有效的反映出学生在原有知识点上的进步,必须进行分层评价。如果再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价学生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效,势必会造成不公平现象,并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也反映不出学生实际的掌握水平以及提高的幅度。因此,我采用了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的方法,主要看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顾小清、祝智庭、庞艳霞,《电化教育研究》2004.1
[2]《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孙建国,中国教育报2002.9.20第4版
[3]《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钟和军,2001.6
[4]《分层教学实验报告》,辛结容,2004.8
本文来自: 教育论文网(www.jylw.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jylw.org/xinxijishujylw/5169.html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