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开展法治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廖晓琳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廖晓琳
        重庆市弹子石中学校 重庆 400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也要加强对于学生道德品质以及法治素质方面的培养。道德与法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以及健康成长,特别是法治教育,对于学生有关法律法规的认识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制教育;策略

        初中的教学课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学生的法治素养等方面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法治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保障体系,可以为人民带来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社会的稳定以及国家发展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法制教育还可以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提升初中生的法律意识,促进初中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有效的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教育。
        一、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
        开展法制教育,不免要涉及到许多法律知识,而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教师要开展有效的法治教育,就要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的更新自身对于法律知识的认知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教师要通过法律知识不断的充实自身的头脑,还要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加强个人的法治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从而更好的为学生身体力行的树立好榜样,以自身行为正确的引导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更好的教育学生。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教师就要在充分的了解法律知识的同时,增加相关案例的了解,通过真实的案例结合法律知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保持尊重,让学生在教师在感染下逐渐喜爱教师,并尊重教师,从而不断提升法治教育的质量[1]。
        二、法治教育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教学科目,因此教学内容会比较规范正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仅仅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法律知识的传授不免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因此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梳理与解读,仔细的寻找其中的生活元素,将法治教育与实际生活进行充分的结合,通过一些新闻报道或者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法治教育课堂不不再沉闷枯燥。同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法律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学好法律知识可以通过法律武器武装自己,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帮助自身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法治知识的目的,从而提升对于法治知识学习的兴趣。


        三、创建情景,加深学生感受
        初中道德法制教育中要有效的进行法治教育,教师可以适当的创建教学情境,通过一些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的融入相关案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师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根据表演的情景,来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2]。例如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短片,让学生感受宪法规定下政府是如何进行国家的管理的,同时了解宪法中对与权力使用的相关法律依据。
        四、开展课外活动体会法律知识
        很多初中生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对于法律知识会有一定的隔阂,对于法治知识的了解体会不够深刻,这就会导致学生在面对一定的法律案件时,缺乏自身的判断,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观察体会平时不会注意到的生活中的法律知识,了解身边存在的法律知识,从生活方面加强对于法律知识的认知,感受到法律对于我们生活的作用。学校与教师还可以与法院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加案件的审判,了解体会法律与法庭的严肃性与公正性,让学生了解得到学习好法律法规,约束好自身行为的重要性,并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同时教师要通过生活中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正确的认识法律,针对一些法律无法管理解决的事件与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法律也在不断的完善,因此有的地方会出现法律板块的缺失,引导学生未来为法律完善作出自己的贡献。
        例如针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观察与思考,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安定祥和,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观察与思考加深对于法律建设意义的了解。
        
        结束语:
        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积极的加深自身的法律知识与法治素养,为学生做好榜样的同时,更好的进行法治教育;教师还要积极的将教材中枯燥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地为学生创建情景,加深学生的感受,组织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学习法律的意义,从而不断地提升法治教育的质量,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知与理解,并养成良好的法律法规意识,遵循法律,并懂得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


参考文献:

[1] 张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探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 005(009):59-60.
[2] 刘明菊.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信息周刊, 2020, 000(011):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