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创新环境,构建双创体系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侯倩倩1 杜福现2
[导读] 到2035年我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创新型国家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两方面都要走在世界前列。
        侯倩倩1   杜福现2
        1山东协和学院,2山东省中移能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到2035年我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创新型国家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两方面都要走在世界前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则是推动科技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是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融入创业教育,切实加强当代大学生双创意识、思维方式,是培养大学生能力与素质新的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不仅仅是增开双创类的课程,而是要将双创元素融入到学习的点滴中,形成完善的学科竞赛体系,积极创造参赛的良好氛围,加强学生参与科研以及双创训练计划,并合理利用校企合作基地。
        1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作岀重要批示。把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増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要把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
        深入开展双创教育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保障。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2.1学生双创意识不足
        多数学生在择业时会选择风险小、发展稳定的职业道路,而不愿选择有风险、难度大的自主就业。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并未形成正确的双创理念,在双创基本理论知识不足,缺乏机会的认知和掌控能力,遇到困难容易妥协,缺乏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精神。
2.2创新创业文化没有形成
        虽然形式多样的双创活动相继展开,并未形成浓厚的双创氛围。大多数高校开展双创活动还是停留在喊口号层面,尚未把双创纳入现有的考核指标中。目前高校仍然存在着重学术、轻实践的现象,而忽视了双创活动对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
2.3创新创业导师队伍缺乏专业化
        学业导师、就业指导承担着双创课程的教学任务,既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双创理论知识,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双创培训,没有投资创业的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只能讲授一些理论和相关概念,实践操作指导能力欠缺。而且队伍结构单一,缺少优秀创业人员、职业经理人,导致高校双创教育的实施效果不明显。
2.4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双创课程设置上,注重双创基本知识、技巧以及过程等方面知识的传授,缺乏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甚至有些高校没能将双创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双创教育片面地理解为第二课堂,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代替双创教育;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双创教育,忽略了双创教育的独特性、系统性;另外,双创课程与专业课融合度较低,课程内容缺乏前瞻性,缺少前沿科技、科研与科技创新成果。
2.5创新创业教育质评体系不健全
        有些高校将传统的专业教育评估方式作为双创教育效果的评价体系,还有高校简单地将毕业生的获奖率、升学率、创业率作为对双创教育效果的评价,专业性和特殊性评价不足。此外,还存在过分侧重对双创项目的前期可行性评估,忽视了对双创项目后期成效的评价。
3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优化措施
3.1多元化双创教育文化建设
        丰富宣传形式,通过拉条幅、宣传栏、校园广播,同时配合新媒体抖音、微信、QQ 以及其他社交软件进行双创宣传和内容推送。举办各种类型的双创主题活动和竞赛。

通过丰富多样的宣传,使双创理念根植于每一位师生脑海中,指导其积极开展双创教育与学习。
        加强双创大赛的开展,如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赛事,通过各项赛事的组织和实施,激发学生的双创热情。
3.2优化导师队伍结构
        双创教育质量的关键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综合能力更是至关重要的。双创导师具有创新创业的理论体系、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模式建构等知识能力的专门性人才。而对于目前师资队伍人员不足,质量“不佳”的问题,首先是加强导师多样化培养,鼓励导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进修、挂职锻炼,强化导师双创实践能力;其次多渠道引进富有创新精神、具有丰富创业经验和双创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形成既有知识体系又有双创经验的师资队伍,指导学生进行双创活动。
3.3完善双创课程配置
        双创教育需要融入到各教学阶段中,需要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渗透,激发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应用双创理念、专业知识去创新,运用技能去创业。
        首先,双创教育要与课程体系相匹配,适当提高实践课比例,定期举办双创教育讲座、交流会,让广大师生更直接的融入到双创教育中。积极探索金融、企业管理、高新技术产品营销课程等,将科研前言技术引入到课堂中,提高双创教育活动水平。其次,要积极开发双创教育实践教材,从教材的设计和编排方面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融合。再次,按照不同阶段进行分段化设计,结合不同专业需求明确双创课程的侧重点,确保能制定适合不同专业的双创实践课程。
(五)制定双创教育质评体系
        双创教育现有的评价模式没有办法精准衡量双创教育的实际效果,因而难以实现评价的引导和激励。质量评价的指标应当包括导师、学生、实践教学质量三方面。学生层面,注重实践效果,综合评价学生双创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学生创新机会选择情况、企业管理情况、以及把握市场、行业变化的情况;导师层面,重点放在双创教育组织实施情况、双创经验的积累情况以及指导学生双创教育的理解、认识与双创活动开展情况等;在实践教学质量层面,注重双创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质量、覆盖范围、整体教学方案以及教材编制情况、教学效果等。
(六)构建双创教育平台
        首先,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双创竞赛活动。如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通过参与学科竞赛,让大学生的双创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其次,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教科研项目。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并在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中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习创业经验,掌握创业实践技能,对双创知识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为学生更好地参与双创实践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再次,引导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践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以及平台支持等,使大学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能将双创方面的想法付诸实践,从而优化大学生双创实践教育综合效果,使大学生能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得到显著的增强。
        最后,社会就业,是针对学生双创能力要求较高的行业而言的,校企共建双创师资队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在实践教学的作用下丰富学生的双创实践经验,对大学生的双创综合水平进行强化。
参考文献
【1】王孟博,李婧元,“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双创教育现状探析,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20.12,87-90
【2】周 丹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模式的构建【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28-30
课题来源:山东协和学院大学生实验室开放项目,编号:2021SYKF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