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清华
天津市天津医科大学 300070
摘要:高校突发事件作为近年来频发的、威胁到校园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严重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处理高校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探索新时期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 突发事件 应对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发生在高校中,特别是在学生群体中由于社会环境、自然条件或其他因素发生的、对各个层面带来损失或威胁的事件。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教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高校突发事件的问题也被人广泛关注,同时也暴露了学校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到位。因此,新时期如何处理好高校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
1.突发性——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的事情且通常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因此,突发事件的时间、规模、事件和影响范围,无法预测,具有突发性。
2.破坏性——高校发生的突发事件,不管其时间、地点、规模、态势都必然会对学校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损失,影响学校的稳定。同时,突发事件也破坏了学校的管理工作,打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扩散性——高校的突发事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信息爆炸的新时期,人人都是记者,一旦通过互联网传播,扩散迅速并且可能经过多种演绎,产生不同程度夸大甚至造谣的言论。
4.紧迫性——高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由于影响大,破坏性大,扩散性强,为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和损失,高校应立刻采取行动控制局面。
二、新时期处理高校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越来越被重视,但仍存在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处置不及时、心理干预机制缺失等问题,影响了高校安全教育的总体质量。
1、“事后动员型”应急管理机制
事实上,部分高校突发事件可以预防或提前干预,如消防安全事故、实验室安全事故等。但目前多数高校仍采用“事后动员型”应急管理机制,只有事件发生了才加强此方面的管理和管控。不重视安全教育、突发事件演练等,应急处置机制缺位,没有抓住将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中的时机。
2、信息处置不及时
当前是网络大数据的时代,当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大多数高校各部门没有具备充分利用舆论监督技术的能力去应对当前舆论事件并能做好下一步的工作准备,为学校舆情工作人员更多争取时间,错过了处理突发事件的黄金时间。
3、心理干预机制缺失
高校突发事件通常发生在学生身上,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多数高校校缺乏心理干预的机制,造成近年来大学生因学业压力、家庭因素引发的自杀事件屡有发生。事实上,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及时治疗,进而减少因心理问题而产生的突发事件。
三、新时期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的策略
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迅速组织救治;按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分不可结”的工作原则,坚持安抚情绪和教育疏导为主,及时化解矛盾,防止事态扩大;对于坚持错误、不听劝阻的,要善抓时机,果断“掐头”。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做到合情合理、依法办事。
1、完善预防机制,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发生
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认为, 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危机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为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发生,要重视预防的工作,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率。一是要制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二是要加大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三是要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四是要建立信息协同机制,将各部门和各类人员的信息及时共享,互通有无,做到上下互动,家校互动,有情必报,有危必查,共同关注,及时沟通。
2、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制定全面合理的应对方案。突发时间通常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因此要设立职责明确的应急管理机构,这个机构应该是常设机构,并且应该有多个部门联合组成。这个机构成员在平时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应起着防范和预警突发事件的出现。当突发事件一旦出现,他们就应该在学校领导的组织和协调下快速地起到处理危机的作用。该机构负责制定科学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突发事件应对的人员、流程、注意事项,统筹协调全院的突发事件应对。同时各系院成立学生突发事件应对小组,由系主任任组长,系班子成员和全体学生工作队伍任成员,遇到突发事件集体应对,统一协调解决。
3、应急预案启动要迅速。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应对,责任人员要做到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第一时间汇报情况、第一时间处理事故。
同时,高校面对突发事件,要树立责任意识,积极与各方沟通,及时控制局面。应对突发事件时,需要家校联动、学校和媒体相互配合,有效沟通才能更好的处理突发事件。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国际形势的快速变化,高校面临的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突发事件不可避免。因此,我们要加大对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的重视,深入研究,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保证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