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课堂“活”起来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浅析课堂氛围的营造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林彦
[导读]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效率、展现教师魅力、提高学生兴趣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而如何营造课堂的良好氛围是每个学科每个学年段都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林彦
        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350000
        【摘要】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效率、展现教师魅力、提高学生兴趣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而如何营造课堂的良好氛围是每个学科每个学年段都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而以《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例设计为基点,可从以下七个方面为切入点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关键词】
课堂氛围  《装在套子里的人》  情境设置  学科融合  竞赛激发
【正文】
        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如果说教学设计是将自己的执教思路具体化,那么课堂就是实践的过程。而同样的一份教案由不同的教师执教,其效果不一,除去教师个人个性特征的因素外,呈现课堂的方式尤为重要。毋庸置疑的是,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就是提高课堂效率、展现教师魅力、提高学生兴趣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那么,以《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为例,作为一篇老教材老文本,其教学内容的设计已经接近成熟,而对于教材的处理方式则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情境设置、学科融合、竞赛激发。
一、情境设置,拉进文本距离
        巧妙的情境设置,能够拉进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外国短篇小说,由于一定的文化差异和时代隔阂,学生在初读文本时,未必能够直接的把握住文本的重点,那么选取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准确的把握住文本的核心。例如对于此篇课文,则可以选取“刑事侦查”这一情境:死者调查即主人公形象分析、生前调查即关键人物形象以及与死者关系分析、死因推测即文本主题探讨。在此基础上,再融入人物之间的角色扮演和情境对话,大大的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二、学科融合,拓展课堂知识
        适当的学科融合,能够拓展学生课内思考角度与课外的知识面。语文学科是极具包容性的学科,其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以语文学科是最容易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学科。别里科夫虽然是一个外国人,但其实际上应该是一类人群的代表。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其应该是回避型人格障碍,也可以从其身上分析出抑郁症、被迫害妄想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因素。那么如果融合了文学与心理双重角度去分析别里科夫,学生对于这样第一篇文章的理解就能够更近一层,同时可以补充许多在课堂上本无法接收的知识信息。
三、竞赛激发,调动学生兴趣
        一定的竞赛激发,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欲。高中生是相对心智比较成熟的年龄群体,其有自己独特的年龄特征,但是以竞赛模式的课堂依旧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以前面谈及的情境设置、学科融合为基础,再辅以一定的奖励机制,让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充分表现出来。而从一定的教学经验来看,课堂竞赛需要教师有较好的课堂掌控力来调控课堂的松紧度、与时俱进的奖励机制来调动学生参与兴趣以及形成长期有效的课堂模式保持学生长期的学习激情,这三者缺一不可。


        四、强化参与,转变课堂主体
        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参与感,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抛弃以往的传统观念,尊重学生并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例如分析别里克夫这个套中人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在阅读完课完之后,去谈一谈他们眼中的别里克夫,学生去自己总结小说是如何塑造别里克夫这个形象,从“服装套、思想套、行为套、语言套、环境套”五个方面去总结都有哪些现实因素是别里克夫的“套” 这些套对于别里克夫有什么影响?通过同学们自己去总结展示,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
        五、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摒弃以往传统教学的方法,采用学生与老师互动沟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把心里有疑虑的地方及时告知老师,让他们学习的更有效率。同时,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当学生表现出非常优秀的地方,我们要不吝啬于我们的赞扬,让他们对学习有一种自豪感,更有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比如当学生回答对了问题时,我们要加以鼓励,当他没有回答对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去责罚他,我们应该正确引导,让他把自己没有搞懂的地方,立刻弄明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哪里不足,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与指责,鼓励他们继续认真思考,从而让他们能更快地融入到我们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这对提升我们刻上的学习气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六、巧设悬念,引领学生深思
        教师要将课堂设计的非常活跃,可以增加一些悬念以及趣味性进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使得他们对知识更加的渴望,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上不仅有学生与教师之间频繁的沟通,还有学生向老师寻求答案,通过增强一些悬念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对课上的一些问题留到课后去思考,让他们可以在课外也能够获得很多相关性的知识,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确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充分带动课堂上学习的热情,使课堂上气氛更加生动活泼,通过问题的导向设置,使得学生将一些疑难问题可以继续的深入思考。当他们探索一个问题时,他们会主动分析和讨论。此外,教师需要大胆鼓励他们发言以及表达思想,然后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并以此带动学生进行讨论一次通过讨论来增强学习时的气氛,并以此讨论来激发他们的灵感。
        七、丰富想象,激活创新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文章中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隐藏起来,只为学生提供整体文章的基本结构框架,然后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通篇阅读后让学生抓住关键词从面到点的概括,与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去挖掘文章中隐藏的内容,从这些文章中的隐藏之处去体会文章背后的思想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推动学生阅读思维的创新发展。如:引导学生阅读完文章,让同学们去思考,为什么两人的婚事没有办成?以及最后别里克夫会有怎么样的结局?思考小说是如何通过矛盾冲突来展示悲剧?从别里克夫婚事的波折中,对比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在一推一笑,一滚一死中去挖掘出新旧两种势力斗争,旧势力的必然灭亡和新势力的旺盛力量。
        课堂的魅力即在于其生成性与不确定性,而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则是将这一点发挥至极致。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是无法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和对学科的兴趣,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使课堂“活起来”,这是持续不停的研讨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