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熙桐 王昱儿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儿童正处于幼儿时期向成年时期过渡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他们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环境会对其情绪行为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成长在不良的家庭环境,将会对儿童的情绪行为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一生。
关键词:单亲家庭 儿童 情绪行为
当今社会,离婚似乎成了时尚。绝大多数人在离婚时会使出浑身解数争夺儿童的抚养权。相信他们对儿童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一点虚假的成份。也许他们从未想过,他们的行为给儿童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儿童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都会因此而有所改变,甚至儿童的一生都会生活在父母离异的阴影中。[1] 单亲家庭作为特殊的家庭结构出现在社会之中,儿童也处在一个特殊的群体之中,他们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承受着巨大压力,生活中缺失很多关爱,心理敏感、脆弱,这些都会对单亲家庭儿童的成长产生的影响。
一、单亲家庭儿童情绪行为的影响因素
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就是家庭中影响儿童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集合体。具体来说,对儿童情绪行为产生影响的最主要家庭环境因素包括父母之间的关系、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弗洛伊德所言“人格的发展主要是幼年生活经验的产物”的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儿童生活过的那个曾让他伤感的家庭中接受的信息将对他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家庭是其成长的最主要场所,因而家庭环境不仅会影响其现阶段的情绪行为,更会对其未来的心理与精神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2、情绪行为
情绪行为:所谓情绪行为,就是在生理发育基本正常的前提下,儿童所表现出的行为与心理状态。具体来说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接纳、自我调节、对错误的态度以及对他人感受的重视程度等。对于儿童来说,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都会对其情绪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中,一些影响是积极的,而一些因素对儿童情绪行为产生的影响则是消极的。由于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因而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行为产生的影响尤其关键。
3、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儿童情绪行为的影响
父母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的安全感,进而导致其产生不同的情绪行为。其次,父母关系会导致儿童对家庭的归属感以及亲近感出现差异。具体来说,父母关系的和谐程度与儿童对家庭的归属感以及亲近感成正比。
4、教养方式对儿童情绪行为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大致分为专制型、民主型与放纵型三种类型。在这三种家庭教养模式下,儿童的情绪行为也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具体来说,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会导致儿童缺乏独立性、缺乏自信、不愿意与人交流,或者产生叛逆心理。相比之下,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在情绪行为上能够更多的展现出积极的一面。
5、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儿童情绪行为的影响
对于儿童来说,父母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其情绪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在其他影响因素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儿童情绪行为中的消极因素会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升而减少。
从影响范围上看,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儿童情绪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信心和家庭教养模式两方面。可以说,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儿童情绪行为中的消极因素增加,进而影响到儿童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对于父母来说,想要保障儿童未来的发展,也需要其努力学习以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
二、单亲家庭儿童的情绪行为一般特征
1、暴躁易怒:父母离异给儿童精神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父母离婚所造成的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不良情绪发生率高,其中冲动易怒是表现之一。
2、冷漠孤独:父母离异后,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离异单亲家庭儿童一般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
3、焦虑:单亲家庭的儿童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困惑,会比其他儿童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如果这种焦虑不能及时得到的心理疏导与排解,将会造成严重的心理缺陷,从而对儿童的品行带来障碍。儿童在父母离异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互相攻击、相互敌视。这使他们对人和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心。
三、对儿童情绪行为的改进建议
1、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对于家长来说,想要保障儿童情绪行为的积极向上,首先就必须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在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时,夫妻要有良好的沟通,学会互相尊重、互相谅解。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为和谐家庭关系的营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家长还应该与儿童相互交流,进行各种亲子活动,从而促进儿童情绪行为的进一步改善。
2、家长选择合理的教养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三种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优点和不足。因此,在家庭教养模式选择方面,家长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科学的选择教养方式。具体来说,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可以采用放纵型与民主型相结合的家庭教养模式对儿童进行教育,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使用民主型家庭教养模式对儿童进行教育。在科学选择家庭教养模式的情况下,儿童情绪行为中的积极因素势必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3、家长积极改善自身的文化水平
为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父母应该在工作和学习中持有积极的态度,通过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知识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只有对自身的文化水平进行改善,才能为儿童情绪行为的改善打下基础。父母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与科学的教养方式、和谐的家庭关系相结合,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儿童的情绪行为,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4、做好儿童心理调节,培养儿童健康人格。
学校要和家长达成共识,构建亲密的关系,得到家长的配合。例如,将学校中所有单亲家庭学生的家长组织起来召开座谈会,宣传新的教育管理方式,使家长能够认识到对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重要性[4]同时,学校将重点放在健全单亲家庭学生人格方面。教师和其他学生应主动与他们交朋友,尤其是教师,需要给予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多的体谅与耐心,随时与学生沟通,从精神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慰藉。家庭的变化为学生带来的痛苦非常大,并且影响深远。通过舒适环境的营造,让学生在浓厚的关爱氛围中及早摆脱家庭困扰,鼓励学生融入大集体。通过快乐传递、感染学生,帮助其驱赶孤独与悲伤,。
综上所述,针对家庭环境与儿童情绪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教养模式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都会对儿童的情绪行为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促进儿童情绪行为中积极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家长应该努力创造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选择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进行教育,并努力改善自身的文化水平。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为儿童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网.2011.08.08
[2]刘航、刘秀丽、郭莹莹.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机制与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4(3).148-155.
[3]张银霞.少年儿童的情绪行为与家庭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
[4]成燕.单亲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校医,2018,32(01).68-69.
指导老师:王昱儿 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