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儿童视力残疾的原因分析及康复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张永顺
[导读] 分析儿童视力残疾的病因并对视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方案。
        张永顺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视力残疾的病因并对视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方案。
        方法:对盲人学校14周岁以下的65名视力残疾儿童进行调查,调查他们的患病原因并收集相关数据。
        结果:由调查的结果可知,由遗传、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的视力残疾占24例(37%),视网膜视神经病变18例(28%),胎儿期发育不良8例(12%),青光眼6例(9%),屈光不正5例(8%),葡萄膜缺损2例(3%),其他因素2例(3%)。
        结论:儿童视力残疾的原因多数是遗传性、先天性因素,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视力残疾带来的困扰,重视起来并且积极应对,呼吁国家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治疗以减少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困扰。
关键词:视力残疾,儿童,病因,康复对策。
引言:
          儿童的健康成长已经日益得到重视,视力残疾作为残疾的一种,早已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视力残疾儿童的康复,帮助儿童减少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有专业人士提出“以早期干预为特色,以注重促进身心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为重点的网络化、预防性的幼儿特殊教育,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向”[1] 此文对我市一所盲人学校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对视力残疾的主要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供有效的康复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初,对在盲校的65位有视力残疾的儿童学生进行研究调查,其中男生37例(57%),女生28例(43%),调查的主要内容为致残的原因。
1.2视力残疾定义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视觉器官或大脑视觉中枢的构造或功能发生病变,导致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失。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2]。
1.3调查方法
        由医生采集这些儿童的眼病史和家族遗传史,以此来确定视力残疾儿童的病因。调查过程中,由专业人员根据残疾儿童的残疾状况,为儿童提出康复建议并实施康复措施。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在2021年初对我市盲人学校14周岁以下儿童的调查结果中显示,遗传、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的视力残疾所占比例最多。其中遗传、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的视力残疾占24例(37%),视网膜视神经病变18例(28%),胎儿期发育不良8例(12%),青光眼6例(9%),屈光不正5例(8%),葡萄膜缺损2例(3%),其他因素2例(3%)。
2.2致病原因
        由以上内容可看出,导致儿童视力残疾的原因中遗传性、先天性发育异常因素占有很大比例,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3]曾经报道在30岁以下的年龄段中,视力残疾的主要原因也是先天性、遗传性因素。结合有关资料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儿童视力残疾的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
2.2.1先天性因素
        ① 家族遗传。致盲的病因是离不开家族遗传的,家族遗传在所有病因中是非常常见的,如果家族中有弱视的遗传病史,一定要重视起来。
        ② 胎儿期的影响。胎儿期受到影响的原因包括母亲在妊娠期没有补充足够多的营养导致营养不良或临产时难产导致胎儿缺氧等原因,致使胎儿眼球发育不良或形成在眼睛上的其它疾病。


        ③ 未知的其它因素。尽管目前医学技术发达,但还是有些先天视力残疾是不知道因何种疾病而引起的。这些因素是未知的、难以发掘的。
2.2.2后天性因素
        ①视觉器官的疾病。视觉器官的疾病大致有青光眼、视网膜视神经病变、屈光不正、葡萄膜缺损、角膜炎等,对于这些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一定不要畏惧它们,保持积极的态度去克服它们。
        ②全身性疾病。全身性疾病有很多种,它们或多或少都会给眼睛带来一定的伤害,这些全身性疾病主要包括某些传染性疾病和一般性疾病两类。
3讨论
3.1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现代康复医学相对西方国家而言兴起的时间比较晚,起初,我国从事康复医疗的专业机构寥寥无几,以至于无法培养足够多的人才,并且相关康复人员缺乏康复的相关知识,对待病人无从下手;很少有医院具备康复治疗科,以至于对病人的康复治疗不及时;对于康复评估、操作等过程缺乏具体研究,如目前我国视力残疾儿童评估工具非常匮乏。如有学者研究认为“视力残疾人群智力测验的开发和使用几乎是一片空白”[4]。 
3.2康复对策
3.2.1低视力康复
        对于低视力的康复,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在全国各地组建专业的低视力康复培训机构,从而建成专业的康复专业团队,随时随地为低视力患者提供帮助,其次就是我们要重视对助视器的使用。助视器能够提高低视力患者的视觉能力,这无疑会对残疾儿童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帮助,使用助视器前,首先要对低视力儿童的病因和视力残疾程度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不同助视器的不同需求,并合理利用康复助视器,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后,也需要不断地在有关康复人员的指导下训练“看”。在一定时间内,低视力儿童可在当地眼镜店进行适当的物理训练,帮助自身减轻视力困扰,从而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
        对于相关的康复工作人员而言,他们在掌握康复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掌握低视力人群康复需求情况,实时了解低视力患者对康复作业的需求,并对残疾人群进行定时定量的检查和训练,积极普及视力残疾康复的相关知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关注和支持视力残疾的康复工作。
3.2.2盲的康复
        对于盲这种不可逆性的疾病,既然无法依靠医学来进行恢复,那么就让盲人去了解、去适应环境。康复人员需要培养他们的定向行走功能,盲人可依靠听觉或者触觉来感应周围的事物,根据事物所在的位置来确定自己接下来该如何行走,比如是上楼梯还是拐弯等,这些动作最好是在借助帮助行走的盲杖等辅助工具下完成,这样可以确保安全性。大量的实践证明,如果专门对视力残疾个体进行定期定向行走训练,那么视力残疾个体的定向行走的潜力就会得到极大的发挥,这样无论是在熟悉还是陌生的环境中,其都可以安全、独立地行走。
4结论
        虽然我国从事康复治疗专业相比西方国家来说较晚,但是我们的毅力与决心坚定。近年来,视力康复进展一直在不断努力走向好的方向,这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不断努力地发展康复治疗,这就需要在我国各地市建立康复中心,充分利用各种康复器材和康复知识,大力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康复专业人才,积极地为视力残疾儿童家庭提供指导,尽最大可能帮助视力残疾儿童进行康复,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杨广学.推进幼儿特殊教育综合服务体系建设[J].现代特殊教育,2010(06):1.
[2]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医师手册;
[3]FondaG.LowvisioncorrectionforHighMyopia[J].SureOphthalrno,1992,36(4):313~316;
[4]徐娟,牟书.视力残疾人群智力测验工具的回顾及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18(02):2125;

作者简介:
张永顺,男,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出生于2002年8月,本科生,校级优秀班干部,研究方向为视力残疾儿童的康复治疗方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