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风险分析及应用综述 吴昕锴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吴昕锴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岩土地质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施工单位需要注重勘察建筑工程现场岩土地质,确定施工现场的岩土常见地质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顺利开展建筑工程施工。
        山东正元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岩土地质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施工单位需要注重勘察建筑工程现场岩土地质,确定施工现场的岩土常见地质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顺利开展建筑工程施工。
        关键词:岩土工程;风险分析
        引言
        在岩土工程施工之前需要提前做好岩土勘察工作,地下水勘查属于岩土勘察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工程建设中一旦出现地下水问题解决起来相当复杂,对于工程本身以及周边建筑安全性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1、岩土工程风险特点
        从目前岩土工程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实际风险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复杂性特点。由于客观因素不同,比如,自然条件不同、形成年代不同以及组成部分不同,导致岩土特性存在很大差异,有着一定的复杂性特点。在实际岩土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之前,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对岩土实际情况与特征进行分析与明确[1]。通过勘察工作的展开,设计相应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计划等。在整个施工工作的开展中,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给出相应解决措施。与此同时,在完成施工后,要做好验收工作,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不确定性特点。岩土工程施工期间,要对其中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与明确,自然环境使得岩土外形以及结构等存在一定特殊性,这也就使得在施工以及风险评估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尤其是自然环境的千变万化,使得岩土工程的风险评估工作也面临一定的挑战[1]。
        2岩土工程风险防止措施
        2.1针对滑坡灾害的防治技术分析
        滑坡对于岩土工程的影响远高于其他地质灾害,为了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必须要做好滑坡的防治工作。在对滑坡进行防治时,一是要严格的控制地下水,降低各种水体对岩土工程整体结构的影响。因为滑坡的产生与地下水以及地表水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具体防治过程中,首先要对滑坡几率发生比较高的区域的地下水或者是地表水进行适当的控制,防治各种水进入到滑坡高发区,否则可能会增加滑坡发生率,对岩土工程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可以在滑坡易发区域尽可能多的修建排水沟,使得地表水与地下水能够更好的流通循环,这样滑坡易发区域不会出现大量的积水,也能够有效的降低滑坡发生概率。二是逐步提升滑坡外围结构的力学强度,使得滑坡易发区域周围的环境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样也能够降低滑坡发生率[2]。
        2.2地质测绘
        在岩土地质勘察初级阶段,施工单位需要开展地质测绘工作,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地质测绘发挥着基础作用。通过地质测绘,帮助施工单位明确地貌特征和地形特征以及岩土构造等,合理划分岩土年代和岩土性质以及岩土分布等,合理区分土层中的特殊性性土,如果施工场地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比较复杂,需要落实地质测绘工作。如果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并且施工场地的地形比较平坦,工作人员需要落实地质调查工作。提高地质测绘效率,可以明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同时可以对于其他地质勘察工作提供指导作用[3]。
        2.3测量地下水水体带有的腐蚀性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水体带有的腐蚀性特点加强重视力度,避免地下水的水体对于岩土工程整体施工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地下水水土腐蚀性也是岩土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5]。在勘察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详细的测量勘察地下水体中具备的腐蚀性问题,工作人员勘察中全面的了解施工地区地质特点和地质规律,认真的分析地下水不同水位的深度、水位层次,确定出该数据对跟水体腐蚀性之间的关系。勘察工作人员结合勘察工作经验分析,确定出下层地下水水体的腐蚀性,认识到地下水水体对于上层岩土工程建筑结构稳定性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结合地下水水土腐蚀性实际测量的工作结果作为科学依据,在施工中选择施工材料时,尽可能的选择耐腐蚀性能高的施工材料。

要根据地下水勘察工作的开展结果,适当的调整水灰比利,确保岩土工程的地基施工具有更好的抗腐蚀能力。在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勘察工作人员需要详细的测定出不同地下水水体的腐蚀性,并把检测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明确的划分出地下水水体的腐蚀性登记,针对性采取有效的防腐处理措施进行岩土工程的防腐处理,这样能够确保岩土工程的地基结构建设更加安全稳定,提升岩土工程施工质量,也能够提升岩土工程的使用寿命[4]。
        2.4避让措施
        从整体上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时间是雨季,因此为了降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具备预判性的眼光,开展避让措施减少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和周边的山坡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出现地质灾害时,那么工作人员要马上转移,从而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由于我国地质环境是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的,一些地区地壳活动是比较活跃的,所以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现场的勘察以及调查,加强和附近居民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另外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制定完善的避让措施和转移方案,假如发生地质灾害的话,那么现场的施工人员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转移,保障了生命财产安全[5]。
        3、岩土工程中风险评估方法
        3.1、FTA和ETA分析相结合
        FTA和ETA分析方式又称为故障树分析和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应用到岩土工程风险预测过程中主要体现在重大危险源的检测,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的形式使得风险评估更加明确直观,量化的表现形式直接体现出风险等级。而事件树分析主要是指通过对相关风险的扩大值估计,反映出岩土工程风险的可能性。岩土工程风险分析应用故障树和事件树的分析方式,能够有效地找出工程项目中的出现风险的原因及结果,通过运用逻辑思维和图表展示的方式使得风险因素分析更加科学与高效,有效提升其风险分析的效率与精确度。在故障树分析方法中,最常用的图表为蝶形图。通过蝶形图展示能够有效地指出岩石工程中降低减少风险因素的控制方法,蝶形图由于自身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被广泛的应用到风险预测的领域。
        3.2、拆分法
        岩土工程施工工作是一项规模较大的工程,并且在其中存在许多风险因素,风险因素对于施工工作的顺利展开而言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施工中保证施工安全是重点工作内容,加强风险防范工作,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拆分,从而制定相应的安全制度以及风险预防措施。也就是说,在风险评估中要加强对拆分法的应用。将在整个工程项目拆分成不通过的小项目,然后通过小组的方式,对各个项目中的风险进行评估,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评估的全面性,避免遗漏问题的产生。然后项目经理对整个项目的风险点进行评估与把握,针对其中风险较为严重的项目或者工作环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性。
        结束语
        总之,岩土工程是建筑领域中比较常见的项目工程之一,在对岩土工程进行施工时,要仔细对工程现场环境进行勘察,充分的了解地形信息,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吴路强,王楷,乔为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分析[J].化工管理,2021(09):183-184.
        [2]卢超.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21(03):154-155.
        [3]刘连福.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居业,2021(02):73-74.
        [4]俞世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研究[J].居舍,2021(05):160-161.
        [5]曹际妹.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冶金管理,2021(01):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