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水生态修复方法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马妍欣 师蒙 庞泽宇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城市生活的人们都向往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环境。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城市生活的人们都向往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环境。为了使城市环境更加的优美,城市景观水的绿化作用不可小觑。城市景观水不仅能够成为一处风景,而且能够更好地突出风景,为城市生活的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城市景观水由于是循环使用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水质修复将会进入恶性循环。因此,通过对现代城市景观水水质情况进行了解,研究探讨水质修复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景观水; 生态修复;方法
        从来源上说, 水景可分为两类, 即借景和造景,前者是在规划设计中创造更多 、更好的景观朝向,将天然的水景借过来;而后者则是指人工造出水景。借景型的以观水为主 ,而造景型的则以亲水为主。景观水包括静水 、动水 、跌水 、喷水等形式 , 景观水应为流动水循环使用, 并根据需要设置循环水净化装置和水生植物生化系统 , 无水质恶化现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在人们日益关注小区、园林、城镇中以水景为主题的建设,都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
        一、概述
        1、生态设计,所谓的生态设计主要是指为了满足设想的需要或是欲望,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塑造物质、能量的过程,通过物质能流和土地的使用,成功地成为自然和文化的桥梁。只要是和生态过程相一致,将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降低到最小值的设计形式,我们都可以将其定义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要能够尊重生物多样性这个现实,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保证营养和水循环,同时要保护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得到了较大的保障。生态设计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框架结构,人们可以以此从多个层面中对景观、城市和日常的生活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在尊重自然的同时,要维护他的多样性。这样在城市水生态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挖掘它原有的潜力,而且根据不同水质和土壤之间的差异性,来构建一个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场所,保证城市水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2、有效修复景观水生态。天然的水体一定程度上被污染之后,我们可以通过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方式将两者或者是多者进行相互作用,实现污染水质的净化。这其中生物的净化在所有净化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自然水体在自我净化的过程中,微型动物、微生物和植物都是不可以少的。生物生态修复的过程就是通过生物降解有机的污染物从而实现环境的净化,但是水体的净化能力是有限的,他不能从根本上降低污染物的负载,一旦出现了污染物超出了它本应具有的负载能力,相应的自我净化能力也就会被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关系也就被打破,生态修复技术也就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尤其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该技术也在城市景观的水生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景观水体的修复方法
        治理景观水体就是要改良水体的水质,阻止水体的富营养化,终止腐败菌导致的腐败现象,从而改变景观水体的微生物生态链的生物结构,使生物结构向良性的方向发展,达到水体的修复。
        1、引水换水。水资源在我国是相当的匮乏,此方法势必浪费水资源,且因水体面积大小不一,其效果差别很大。如大面积的城市景观水体,一部分清水汇流到整个污染的水体中的“冲淡效应”还没有有机生物的繁殖速度快,达不到改善水质的效果。而如一次性换水,则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因此,该方法仅适用城市居民住宅区或小型水景水体的修复。
        2、清淤疏浚。

清淤疏浚是指清理水底淤泥,挖泥增加水体深度,清理营养有机物,降低营养化程度。该城市进行了疏浚清淤工程,采用冲洗的工艺,把湖底的淤泥冲淡流走,耗时且成本较高,使东湖、西湖的水质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体有机生物的生长繁殖,水体又开始富营养化,引起水体的重新污染。况且疏浚清淤的方法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体,阻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
        3、天然促成法。利用大自然自身提供的条件,通过适当的人工改造,让水体复活,使它具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将城市水体与外部流动性水体相连接,让外部流动性水体的水不断地接济,而成为“活水”。这样外来水带来的有益菌和微生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体的有害菌和微生物,通过水体的流动,把水体中的腐败菌和有害微生物不断地被带走,从而调整水体有益菌和微生物与有害菌和微生物的组织结构,使得水体产生良性循环,采用水闸、水坝等工程调节水位,由于水位差而产生的动力使得整个水体具有一定流动性。且整个工程通过相通,使城市水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增加了城市水体的景观效果。
        4、生态工程法。生态工程就是恢复整个水体生态,恢复系统的合理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让被破坏的水体生态系统进行有序的演替,通过演替过程使水体生态系统恢复到原先的状态,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并达到系统的自维持状态。生态恢复就是在某水体中及周边种植特定的植物,用它们生态群落之间的生态链来改良水体水质,根据水体所处位置及当地的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生物类型选择时要选择具有自然性、多样性、功能性和乡土性的生物品种,达到生物的生态型,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水体水质。该工程的建设以体现生态、休闲、亲水、自然和突出文化内涵为指导思想,夹杂古典园林建设,绿化景观系统形成“一带、一核、三点”的总体结构,河岸线绿化带由滨水步道、亲水平台、游船码头、灌木植被和背景林组成,形成休憩、游览的景观生态水体,确保了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
        5、微生态修复法。微生态修复是一种应用复合微生物技术,达到既方便、又经济进行城市景观水体水质处理的方法。即将有益菌按不同城市水体的微生态组织结构的状况,加以配方组合,定量、定期投放,使得水体被破坏的微生态组织结构重新得以修复,当有益菌占优势时,水体中的有机物的腐败、富营养化现象就会逐渐变慢直到终止,会促进水体生物的良性发展,达到水体的自净功能。微生态修复法是一种运用于城市水体中的静态水体的修复,具有治本性、经济性、有效性和一定的时间性等特点,对于城市静态景观水体的修复来说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修复也以生态效益为前提, 因此城市景观水生态系统修复的选择以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实用性、系统性为原则。与其它修复方法相比, 生物修复方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生物修复方法遵循水体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来治理污染水体 ,增强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 治理水体污染的同时有助于水体生态的修复, 因此它是将来城市景观水体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的首选方法。在以后的城市景观水建设过程中应通过生物修复方法的选择达到少投入、少人为管理控制, 达到更经济的目标 ;能持续发挥和强化水体污染净化作用 ;副作用小,对自然界没有危害或者危害很小;以生态设 计为基础 ,努力实现人性化的景观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海军.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J] .东北师 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96 -100
        [2] 李永祥, 杨海军.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内容和方法[J]. 人民珠江, 2019(02):16 -19 .
        [ 3] 钟春欣, 张玮.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8(3):12 -15.
        [4] 孙从军.河道曝气技术在河流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 环境保护, 2019(4):12-15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