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32038219870901XXXX
摘要: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可直接影响到地区城市化建设水平。我国建筑用地资源有限,许多建筑物因为建筑功能改变或者使用条件变更导致原有建筑结构承载力不足,需要应用更加先进的加固技术,增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控制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进一步延长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本文从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意义入手,就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施工技术
引言
当前,国内城镇化的整体进展程度逐渐加深,土建行业快速崛起,而这同时国家更加关注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新修订或新增的规范规程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指标更加严格。为了保证老旧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需要强化混凝土结构加固方面技术的具体运用,持续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对老旧建筑和缺陷工程的安全使用十分关键。
1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意义
房屋建筑当中存在一些技术应用不合理、维修水平较差的低质量工程,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安全问题。为了解决房屋建筑结构所产生的威胁,就需要加固房屋建筑的混凝土结构,保证建筑的可靠性。房屋建筑在居住过程中需要面对灾害的影响,无论是地震、风灾、火灾都是不可预知的,一旦发生都会对房屋建筑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房屋建筑需要加强防护,以便能够应对自然界的威胁。做好对房屋建筑的混凝土结构加固,可以提升房屋建筑对自然危害的抵御能力,减少灾害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另一方面,建筑的可能存在混凝土结构设计针对性不足的情况,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进行标准化的控制,或者由于房屋建筑施工理念和施工技术比较落后,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并没有做出正确的决策,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指导不足,导致房屋建筑的混凝土结构容易被腐蚀、破坏,导致建筑的耐久性难以持续保持。这种情况下也会影响房屋建筑的混凝土结构质量,会导致房屋建筑的寿命缩短,还会威胁居住者的生命安全,对经济也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应该充分了解建筑混凝土结构的状况,并做好加固工作,解决房屋建筑存在的质量问题,改善建筑的结构稳定性,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混凝土结构形成裂缝的原因
2.1自然环境影响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壳运动,二是温度变化。地壳运动对建筑物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这将导致地基变形。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或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地壳运动不会停止。因此,地基将相应地改变。如果基础变化不大,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可以发生轻微的变化。但如果地基的变化超出了结构所能承受的范围,不仅会引起裂缝,而且还会引起整个建筑物的倒塌和沉陷。
2.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是指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导致操作失误的发生。另外,施工人员缺乏专业能力,或者没有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履行好工作职责等,这些因素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但是,只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这些因素是可以避免的。首先,在设计阶段,设计师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了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和建筑的最终质量。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建筑工程时,需要对当地的气候、地质进行全面的调查,并根据其特点采取最科学的配比来制作混凝土。
3建筑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技术
3.1增大截面加固技术
加大截面积加固是一种在房屋建筑构件外部对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方法,通过在构件外部浇筑混凝土,可以使原有的混凝土构件截面积扩大,从而促使构件的承载能力提升,而且也可以降低柱体的长细比例。使用加大截面积法在施工中有着施工简便的特点,因此在梁柱的混凝土结构加固中应用十分广泛。加固的工作中,需要根据原有结构的受力特点来分析结构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再根据加固的要求来设计加大截面积。施工过程中,也要配合上下混凝土配筋对受弯构件进行加固,做好对梁板的控制等等。加固施工当中,应该做好对施工情况的管理,针对不同的加固方式来进行调整,满足实际需求。例如可以灵活使用增加配筋数量上的配置等方法,能够保证截面可以被正常使用,从而最大幅度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
3.2外贴型钢加固技术
外贴型钢加固技术主要就是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周围粘贴型钢,用以提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支撑力及稳定性。
依照加固手段不同,外贴型钢加固技术主要分为干式外贴法与湿式外贴法两种。通过将型钢外贴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使两结构形成统一受力体系,形成更大的抗弯能力与抗潜能力,保障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安全。同时,有效应用外贴型钢加固技术,也可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承载力、刚度、延性大幅度提升,被多应用于混凝土梁体、柱体等结构中。
3.3碳纤维复合材料粘贴加固技术
复合纤维加固技术会在混凝土构件的表面粘贴一层纤维布,利用复合纤维材料的韧性,有效提升混凝土构件的抗弯能力和抗剪能力,使构件能承受更多的荷载。目前的纤维复合的抗拉强度高,而且材料十分轻便和耐高温,而且使用这种加固方法施工也比较简便和灵活,尤其是在各种弯折位置进行加固工作效果较好。目前的复合纤维材料种类有碳纤维、玻璃纤维等等,使得这种加固方法和其他方式有很大的区别。由于纤维复合材料和混凝土材料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在加固施工中需要保证两者协调,才能确保提升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必须在施工之前选择合适性质的纤维材料,以及确定最合理的锚固措施,让纤维材料的作用可以在加固工作中被最大化地发挥出来,目前使用该方法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必须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3.4预应力加固技术
预应力加固技术主要就是使用预应力构件与钢拉杆,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支撑加固处理。在预应力加固技术实际应用期间,相关技术部门需要细致分析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特征,选择适宜的预应力处理办法。举例而言,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正截面梁体结构承载能力不足时,需要采用预应力水平拉杆技术,保障结构整体稳固可靠,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斜截面与正截面需要加固处理时,需要采用下撑式预应力结构,从根本上保障预应力加固效果。
3.5钢筋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
钢筋混凝土裂缝修补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重要技术之一,主要包括注射法、填充密封法、表面密封法、压力注浆法4种。其中,注射法就是将黏度低、强度高的修补液注入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裂缝中,需要在施工之前对裂缝周围进行封闭处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表面封闭技术需要对混凝土表面的独立裂缝进行合理应用。由于此些裂缝具有吸收渗透度强等特征,因此可以使用黏度较低的修补胶液,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封闭修补。在填充密封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事先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裂缝处周边凿出一个U 型槽,在U 型槽内填充改性环氧树脂,并用纤维复合材料对裂缝表面进行修复处理,确保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裂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3.6钢筋钢丝网砂浆加工技术
在钢筋钢丝网砂浆加固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表面敷设钢丝网复合砂浆,从根本上提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承载力。同时,由于钢丝网与大直径钢筋结合为统一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内偏压柱承载力、构件粘性也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强,确保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能够抵御较大震动干扰。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有关结构存在如混凝土的调控缺少规范性,水泥缺少散热性,混凝土有关材料质量存在问题,混凝土存在裂缝现象以及对于混凝土的结构缺少养护等,这些问题都对混凝土以及建筑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专业性强、综合性显著等特征,为充分发挥出加固技术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应当严格遵照施工现场条件、施工特征、施工成本管控原则,不断优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方案,从根本上增强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倩,孙超.论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加固施工技术[J].居舍,2019(12):42+48.
[2]林礼跃.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7):24-25.
[3]李硕.探讨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加固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7(10):160.
[4]王彬.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7(30):49-50.
[5]苏晓绿.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柱)加固补强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6(08):70+76.
[6]易富连.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