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防城区不动产登记中心 538021
摘要: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治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区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治等措施,确保建设用地数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隆低,促进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本文基于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地挂钩项目进行分析,对该项目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地挂钩项目;现实意义
引言
城乡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能够推进城镇现代化建设,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尽量减少由于城镇用地指标短缺引起的各种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的使用成为了现在城乡发展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工作落脚点,如何使城乡建设用地在原定指标内协调好用地与城镇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缓解由于大规模城市建设带给环境的影响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重要意义。
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中需要遵守的原则
城乡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需要制定相关工作原则,依照工作原则引导城乡用地规划与发展更具合理性,在优化土地使用结构与使用方式上做好协调工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开展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1控制施工进度,把关施工质量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不能过于追求施工速度,需要工作人员根据施工场地的环境、气候等方面的外在原因与施工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分析,控制好城乡建设施工项目的速度,在施工质量上严格把关,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
1.2完善审批流程,落实审批制度
城乡建设用地的使用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审批工作,更需要建设施工项目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建设用地的审批工作做好准备,在项目新建时做好双层审批预备工作,使管理部门尽量压缩审批时间,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
1.3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土地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发展
要充分尊重农工意愿,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不搞强迫命令,要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土地合法权益,拆旧复垦腾出的建设用地,必须优先满足农民新居、农村基础和公益设施建设,并留足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要坚持群众自主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并按照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要求,为农民提供多样式、多户型的住房选择。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方案编制时,要对权属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征求农民意愿,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做好群众调查,了解城乡建设用地项目施工过程中是否带给周围群众较多不良影响,在施工中实现助农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项目拆旧区复垦后的土地所有权不变,其经营权由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确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现实意义
2.1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对于解决用地供需矛盾、缓解我区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实施乡村振兴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发展速度不断提速,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城市建设的需要将建设工作转向郊区以及农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用地紧缺带来的相关问题。我国政府为了调节城市发展速度与建设施工用地紧缺之间的矛盾,在过去下达的增设用地指标已经很难满足大中型城市的建设用地需求,由于城市土地面积有限,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扩张城市面积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必要方式,只有做好城乡一体化建设,将农村建设用地纳入到发展规划中,才能真正环节城市建设用地紧缺的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良好开展。
2.2有利于建设新型农村
农村经济发展不能只依靠传统的农牧业,还需要跟随时代发展脚步,逐渐实现新型农村建设,提升农村地区人口生活质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能够改变以前农村相对落后的居住环境,将原本较为零散的居住地点逐渐聚集,方便农村居民的衣食住行,更有利于农村卫生环境的保护和建筑建设,增加农村发展速度、减少人口外流。广西出台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关政策文件,明确要将不低于10%的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用于项目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
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现实开展价值
3.1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重点工作,有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促进乡村风貌提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据《国土资源关于进一步运用增减挂钩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通知》(国土资﹝2017﹞41号),文件指出河北、山西、吉林、江苏、安徽、江西、河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青海等省份进行了节余指标流转交易,推进措施得力,节余指标流转规模大、效益显著,共流转使用节余指标7.16万亩,流转收益169.83亿元,实践表明增减挂钩政策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在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为扶贫搬迁工作筹集了主要资金,保障了搬迁工作开展,又优化了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保护了耕地资源。
3.2由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是一项能够市农村地区享受发展红利,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方式,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集中农村居民居住地、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的实施,使得农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更多投资向农村地区倾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
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4.1农村较难开展工作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与传统观念的限制,一些农村居民对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存在抵触心理,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中出现抵触情绪,不愿配合项目开展工作。由于部分农村居民对于搬迁持有较为顽固的意见,对宅基地较为看重,增减挂钩项目开展过程中对进行思想工作时间较长,有些居民对此不理解、不配合,使得农村地区较难开展增减挂钩项目,影响农村改造工作的进度。
4.2规划工作较为散乱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开展需要做好提前规划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项目开展之前要充分考虑到项目实施时可能遇到的阻力,需要依据宏观调控的方式使农村居民的居住地点集中,在没有项目规划或者规划较少时容易影响项目开展速度。
4.3复垦农用地的后期管护较为困难
虽然各地在项目验收后加强了对已复垦农用地的后期管护力度,统一在村庄周边复垦地块与建设用地交界处增加围档措施,复垦后要及时组织乡镇、村委与村民签订三方管护协议,并明确不得建设占用和弃荒。但现实中,由于种植业的经营期较长、农产品价格低、收益不明显等原因,导致农户对种植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部分复垦农用地无人愿意种植,有弃荒的现象。
结束语: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有效开展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速,使城市、农村居民都享受到这一项目实施带来的良好影响,解决现今存在的城市发展速度与发展条件不对等的问题。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项目工作人员提前制定好项目计划,依照计划进行合理施工,并在与农村居民的沟通、协调工作中做好提前准备,了解实际情况后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配合度,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杨俊,王占岐,柴季,蓝希.中国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合理性辨析[J].经济地理,2015,35(02):149-154+208.
[2]李明秋,田月,牛海鹏.人地挂钩与增减挂钩的异同分析及其实施要点[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01):105-110.
[3]曲衍波,姜广辉,张凤荣,赵婷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的时空联建[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06):232-24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