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建议 毛艳红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毛艳红
[导读] 摘要: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土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沅江市自然资源局  湖南沅江  413100
        摘要: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土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土地不仅承担我国的农业生产,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基于此,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出发,分析了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强化土地资源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节约集约用地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紧缺问题逐步显现,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现阶段,耕地保护形势严峻,企业厂房建设等方面的土地资源浪费问题尤为严重,违背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发展理念。对此,文章首先分析节约集约利用的具体问题,再探讨相适应的解决办法,以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
        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概述及必要性
        土地是生产生活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同时也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核心载体。置身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工业化建设规模迅猛扩张,建设用地需求量呈有增无减的趋势,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被大规模占用,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显著。践行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必行之举,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合理的方式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应当成为每位个体高度关注的问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具体为:草地占37.2%、森林占13.9%、耕地占10.4%、宜林荒山荒地占8.1%、宜农荒地占2.1%、其他占28.3%。
        2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2.1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环境问题既是常见问题,也是首要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过度利用土地及森林乱砍滥伐等情况,造成土地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化现象,土地地力减退情况较为明显,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2使用量失控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推进和工业化水平提高,导致土地使用量明显增长。城乡建设规模扩大,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严重失衡,出现了土地资源使用量失控的情况。对于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规模而言,使用量失控不仅体现在工业用地、建筑用地占比过高上,也体现在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上。
        2.3缺少科学化管理
        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管理工作不到位、不科学的问题。在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住宅和工业用地面积不断增多,农业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一些地区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缺少科学认识,未能落实农民耕地补偿和配套政策,导致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出现了未经审批就大肆开发的情况,加剧了城镇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此外,很多地方在土地资源使用规划方面存在“只顾当下,不顾未来”的情况,未能切实做好长远规划,导致土地资源滥用、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3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几点对策
        3.1土地集约化利用指标体系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以供地机制为立足点,根据现有情况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规避滥用耕地的行为,深度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水平。需组织全面的调查工作,探寻城市建设、耕地资源储量及可利用程度和人口等因素间的具体关系,创建具有可行性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指标体系。为了打破以往城市规划过于独立的局面,需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围绕城市空间布局展开多维度的设计,丰富指标体系的内涵,包含人均用地标准、城市容积率、产出效益等,同时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为引导,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出指标体系的作用,给城市化的建设提供助推力,同时践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基本理念。

以城市发展为主基调,过程中尽可能节约土地资源利用量,以求提升土地实际利用率。
        3.2坚持从规划入手,力求规划的科学性
        土地利用规划所需时间较长,只有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才能更为科学的用地。土地利用规划是由各个类型、层次、时序的规划交互形成的一种交互网络系统。必须要逐级完善控制标准,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责任,突出工作重点,使各部门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完善的规划体系,才能更好地展开这部分工作。土地规划无论大小,都必须有充足的依据并按照有理、有据、有序、有效的基本原则进行开展。所谓有理是指编制或者修编规划必须具备充足的理由和正确的观念,方向明确清晰,具备相应的说服力和可操作性。有据则是指土地利用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应当结合过去的实际情况,着眼未来的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战略性,针对未来的发展提出规划,保证其规划的实用性。有序则是指在规划过程中应当将短期、中期、长期规划结合起来,在体现阶段规划性的同时也要实现阶段规划和长效规划的统一。
        3.3加强土地耕地资源保护
        与城市土地资源相比,城镇土地较为特殊,相关部门需要合理区分农用土地和非农用土地,并对两种类型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相关部门需要结合经济发展、地区发展需求,将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遏制盲目扩张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情况,有效保护城乡接合部的耕地资源。相关部门需要合理控制城市外延的规模,避免盲目征地。相关部门需要适当增加对于耕地的投入,兴修水利或推广种植新品种,高效利用耕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在土地资源的保护中,需要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引入监督机制,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严格监督。监督部门如果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现不合规的情况,需要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及时叫停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行为。
        3.4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节约集约用地,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宣传、教育以及引导工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者的专业水平、认知水平相关,作为土地资源的管理者,需要不断提高环保意识。相关部门应通过电视、广播、纸媒与新媒体等,宣传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群众对于土地资源的认同感,确保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资源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相关部门要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观念,让其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详细了解土地资源蕴含的生态价值,在社会上树立科学、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
        3.5全面实现“有地优用”
        城市的发展需以实际情况为立足点,兼顾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实旧城改造工作,唤醒城市存量土地的发展活力,避免过度追求城市规模化,应做到城市发展最优化。同时,以城市需求为导向,合理利用“已供未用”等各种类型的存量土地。统计显示,我国城市的平均整体容积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仅在0.3左右,而多数学者认为该指标较合理的值应达到0.5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城市土地依然蕴藏极为可观的发展潜力。根据现阶段企业的用地现状可知,亟须以盘活企业存量土地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4 结语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资源,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一些问题,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需要把握当下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结合地区实际,选择科学的措施强化土地资源管理效果,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确保土地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助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小虎.基于新常态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J].农家参谋,2019(1):23.
        [2]王译萱.对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8(18):251-252.
        [3]叶玉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农技服务,2017(20):118.
        [4]邱洪殿,杨军明,张卫国.文登市建立耕地保护和利用长效机制的思考[J].山东国土资源,2020(1):44-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