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陈倩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陈倩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水利水电工程行业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
        杭州绿邦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水利水电工程行业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水利水电工程从规划设计阶段到整个施工过程再到完工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其对于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做好技术规划并进行良好的监督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防止出现施工问题带来安全隐患。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对策
        引言
        新中国的发展带动多种项目开发和建设,其中就包括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国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通过项目的修建缩小了国内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导致的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同时通过水利工程的电力和防洪、供水等措施,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为国家的边防建设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尽管水利工程建设有诸多的好处,但对原有的生态平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从长远的角度上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
        1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对区域水质条件产生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要涉及到对规划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如果不能做到合理的建设和规划,就会对区域的水质条件产生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或多或少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这就要求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做好警惕工作。比如说有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目的就是储存洪水,那么就要求在有洪涝灾害期和无洪涝灾害期做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无洪涝灾害期需要适当采取截流方式,这要要求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提前进行勘察和预测,做好水流的速度的控制工作以及预测好水流在水道中的停留时间,从而使得该水利水电工程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另外,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还需要考虑悬浮物沉降的问题,如果悬浮物沉降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河流对污染物的排散能力,从而为区域水质条件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发生河水富养化的情况,就可能造成水中大量生物死亡,水体浑浊的问题也会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不能将这些问题考虑在内,最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1.2水利工程投入运行过程与生态环境
        在水利工程投入使用之后,如果实际的管理和控制不到位,还是会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详细来讲述,在此方面其集中体现在:其一,水利工程在运行的历程中,如果实际水域面积比较大,原来的陆地面积会减少,工程控制区域的空气环境会更加湿润,小气候的形成,湿度和温度参数也会改变,小气候中出现降雨的可能性也会提升。其二,部分水利工程是在河道上进行的,兴建拦河坝,会使得上游的河道不断延展,流水速度会下降,水位会不断提升,这样会使得实际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需水量增加的背景下,水域环境的变化会更加明显,原本的生态平衡很有可能因此被打破。其三,一些水利工程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对于土壤环境造成影响,可能对于其抵御红旱灾害的能力造成负面影响,此时就可能出现农田干旱或者被淹没的风险,土壤的侵蚀作用会更加明显,土壤的原来水分结构可能被改变,继而影响到对应作物的生长环境。
        2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2.1积极采取降尘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粉尘产生,大量的粉尘不仅不利于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还会对生态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做好施工现场的降尘工作。第一,做好施工现场的洒水工作。为了有效的减少施工现场的扬尘,施工人员可以定时进行施工现场洒水。针对扬尘严重的情况,施工人员可以适当增加洒水的次数,保证不会破坏大气环境,提高施工现场空气的质量。第二,避免高空抛物产生的扬尘。施工人员可以借助起吊工具将垃圾从高处运送到地面,以免高空抛物产生大量的扬尘。


        2.2制定较为完善的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制度
        当下的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求,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环是可以尽量避免的。国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制约,用更加细致的规章制度来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另外,国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也应该制定一定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一定的补偿。这种生态补偿机制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进,从而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与设计高效性的提升。
        2.3积极建立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水利工程建设生态效益的提升,需要有前瞻性,为此就需要积极建立针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机制,依靠这样的方式可以对于其影响程度进行界定,步入到综合评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的改变程度是可以进行权衡的,依靠这样的评价结果,积极选择更加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方案,这样可以更好的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此方面,需要积极主动的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邀请此方面的权威专家,研究者参与其中,获取区域水利工程建设的资料,对于工程进行模拟,使用数据化软件来进行比对,由此选择影响生态环境效益的参数,将其作为关注节点,这样就可以为后续影响预测机制的构架奠定基础;其二,依照实际影响预测机制得出的结果,应该成为水利工程建设方案选择的重要基准,依照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实际水利工程生态效益的问题。
        2.4建立有效的环保监管体系
        水利施工过程对当地环境的破坏,除了设备环保标准的提高和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的加强,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环保监管体系,严格按照我国的环境监测标准,来进行动态的水利生态工程监管。首先,在项目施工前,要对即将实施的水利工程项目严格把关,层层筛选,不疏漏任何问题,以优质的项目为前提,后期环境监测的工作才能持续高效,才能稳定地进行下去。与此同时,明确责任到人,对于管理层和基层施工人员都要明确各自环保职责,本着“谁污染,谁治理;谁损坏,谁补偿”的原则,明确“破坏”与“补偿”的主体。同时配备相应的环境监测设备,进行实时追踪与监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全面提高水利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实在无法避免的生态破坏,应在工程施工前预留出生态补偿准备金,以降低因施工带来的生态破坏。
        2.5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会或多或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为了降低影响,施工单位可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生态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到初始状态,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通过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抵抗能力,避免生态环境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此外,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可以缓解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
        结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生态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环境的恶化,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应该引起我们对于发展的思考。没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灾害,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让我们利用科学的手段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更加稳定,也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能够不断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杜军.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水利,2019(4):103-104.
        [2]李军.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探讨[J].珠江水运,2019(9):66-67.
        [3]李宝英.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09):55-56.
        [4]高海耀.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农家参谋,2020(19):172.
        [5]郑维,陈馥芳.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20,39(26):83-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