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利水电信息化技术应用与管理的思考 蒋成环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蒋成环
[导读] 摘要:水利水电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居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
        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贵阳  550081
        摘要:水利水电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居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广泛应用,让水利水电的信息化需求尤为强烈。同时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在基于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无论是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上,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需求都在日益增长。所以就必须加大水利水电信息化的创新研发,从信息化时代中提取有效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支持。从而加快水利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国发展建设。
        关键词:水利水电;信息化技术;水电技术创新
        引言:随着现代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为水利水电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后盾。从信息化的角度上来说可用的数据库、网络交互、虚拟VR、地理系统等可应用的技术工具,在水利水电的办公应用、水电情况勘测、水电资源管理、线上信息系统与管理系统等都已经全面实施,信息化技术为水利水电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一、水利水电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
        1、水利水电信息化实现水利工程的巨大转变
        在水利工程方面,通过信息化引入可以科学预估防汛和提前抗旱的趋势。并且根据系统的测算迅速地定制相关应对方案。整个水利系统的运作从根本上提高了对天气预估、水情、旱灾、工期预估和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和便捷性。同时强大的信息库可以利用数据算法对水资源的治理和开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水利工程的进度和再生水资源的回收,从开源节流到进度统一、资源统一、调度统一,相对于传统的计算和统计,实现了巨大的转变。
        2、水利水电经济共享,建设全国经济协调新气象
        在我国,水利水电已经将大部分贫瘠地区和荒漠地区进行了重大的开发和研究。在水利信息化的基础上对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上合理的决策应用,推动着一代又一代农村城镇化的脚步。在水利水电的地理勘察上,GIS技术极大地筛选了一些优质的资源地,该系统将符合要求的地理位置和有关信息进行传输与检测,得到一些地形、水资源、交通、地貌等人为探测不到的基础信息,再经过层层筛选后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3、水利信息化满足水下地形勘测,自动集成系统满足多种需求
        在水利工程的应用中,变形检测技术一直是工程突破的重点对象。在一般的水利水电工程外部变形检测技术中需采用常见的测量方法,一是测量的时间长预算高,二是数据需要人工采集。一旦工程过大或者测量地形较为复杂,测量结果就会出现遗漏或者偏差。在利用水利水电信息化之后采用的精力水准测量法,可适用于高程的测量和传递。运用不同的仪器进行高度的精准测算,适用于多个监测点。该测量方法精确度高、自动化集成数据程度教好。
        二、水利水电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1、多元化信息发展,实现全面共享
        在信息技术发展快速的今天,水利水电行业信息化集成已经非常成熟。水利水电的信息采集、勘测处理、共享传输都有颠覆性的改变。在计算机技术领域,结合网络段、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处理等全新技术已经为水利水电的政务、水电灾情、资源调度、水电调度、大型工程管理和施工、地区开发及灌溉等全面化管理提供了更精确、更多元的信息处理方式。例如水下地形勘测、遥感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之前水利工程中的短板,通过卫星定位、虚拟感应、VR模拟处理器等方式,全面地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中信息来源的全面和可靠度。同时在互联网络之下,所有的数据都进入了后台数据库,为之后的工程数据共享、分析、二次利用等提供了重要作用。在早先信息化系统还不够完善的时候,工程数据勘测都是手工传输,并且全国各地区的数据也不能及时共享,也没有强大算法系统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而引入信息化的今天,水利水电的信息可以一件传输、多处共享。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过去不可想象的事情。

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水利水电将秉承数据共享、工程专利结合的特点,充分利用工程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和不同行业的信息采集,不断完善水利水电信息技术,实现资源互补。
        2、工程中加入BIM,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施工难度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BIM技术可以极大程度预设施工方案。BIM的三维技术、四维搭建等可以建立模型,虚拟施工过程并预知风险。系统搭建完善之后,输入相关集成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到施工难点加快处理进度。并且根据BIM的不断演练,可以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在灾情之前提前进行调度与抢修。就像三峡大坝之前的工程建设中,提前进行桥梁、道路和堤口的三维演示。再通过后期工程数据的测量,精确数据的同时也能够提前预测到风险程度,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全自动化进行泄洪闸口的开关。给防洪讯息提供更提前和详细的通知,走向科学化的发展。
        三、水利水电信息化可优化的版块
        1、水利水电从业人员对信息化应用认识不够
        在信息化普及之后,大多数行业已经接受并已经实施信息化的系统处理方式。而在水利水电方面一些工作人员与相关职工对信息化工作仍然没有意识到重要性。并且思想还停留在之前的处理方式和逻辑思维,缺乏对信息化的系统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标准。就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度和需求度,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普及和执行工作至关重要。并且也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提升水利水电的信息化学习,并且要统一设定相关的规划和目标,制定高效的执行方式尽快地进行操作演练。
        2、水利水电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结合度不高
        就目前而言,从事水利水电工程与计算机专业的技术发展把握度不够,并且在专业人员的结合上没有找到适合的方法进行结合,造成了IT行业脚步飞速前进,而在水利水电系统的研发上因为结合程度不够深有一定的落差。并且对于后期的应用会出现系统落后、功能不完善、信息精确等缺陷。水利水电中需要用到的系统和信息技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没有一套完善的研发方案和管理方式来作为基础是很难有所成效的。所以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将水利水电信息化形成专属的队伍,在应对一些紧急的工程情况时加大人员的调动。并且尽快推进水利水电与IT信息专业人员的技术结合,在一些小型工程上进行不断的研发,结合传统的技术手段和信息化处理方式形成完善的系统。
        3、水利水电信息化设备稀缺,应用率较低
        在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中,一些硬件采购比软件采购较多。重大项目的投资资金在基础设备上就会占掉一大半,比如实验室建立、勘测仪器等,而在信息系统上软件的采购不足,导致最后在应用上加大人工量,从而加长了工程的时长延缓了效率。在后期的水利水电工程中,应该着重考虑信息化软件和BIM的利用。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完成工程前的准备工作,通过BIM的三维、四维等N维手段代替传统的制作技术。在工程成本计算、工期预估、机械采购等过程中更好的预估盘点。
        结语:近些年实践,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加快。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和投资力度越来越高。水电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也受到多方重视。因此在水利水电信息化技术应用上应该加大力度,在专业上加强水利水电和IT行业的结合,注重开发一些实用、高性价比的集成系统。并且在一些先进设备的采购上也应该着重信息化软件的采购和应用,成立专项的信息化管理小组。加强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性。制定相关的系统管理办法与信息专项团队,对于信息技术的二次利用和共享尽快地实现数据平台共享和研发。相信在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动发展下,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杨如香.信息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建材科技,,():1.
        [2]白相违.刍议信息技术环境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与提升策略[J].科技资讯,2019,(11):86+88.
        [3]舒小鹏.浅谈怎样运用信息化技术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工作[J].江西化工,2017,(06):236-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