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水利中的应用 郭永收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郭永收
[导读]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电气自动化和水电生产工作之间的关系密切,其可以有效提升水电生产质量和效率,达成对水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和国家能源结构调整要求相匹配。
        身份证号:37072519850403xxxx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电气自动化和水电生产工作之间的关系密切,其可以有效提升水电生产质量和效率,达成对水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和国家能源结构调整要求相匹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先进性特点十分突出,应用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可以全面把握好电气企业生产态势,并且还可以检测发电机组的运行故障,实现对整个系统运行情况的全程监管。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水利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农业水利生产;优化应用策略
        引言
        在水利工程的发展中应用自动化控制是当前的主要发展趋势。国家应加大水利工程新型技术的开发力度,提高水利工程相关工作的效率,促进水利工程的良好发展,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
        1电气自动化概述
        电气自动化技术开发和设计的基本原理是使产品生产和电气自动化的效率最大化。通过确保基本质量,将在短时间内完成巨大的工作量,并通过自动管理和逐步阻止损失来避免风险。自1960年以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尤其是水利工程,结合现阶段电气自动化发展水平已逐渐形成新型的自动化模式,取代了传统的人为操作运行体系,大大提高了水利工程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复杂性和错误率,现阶段的水利工程自动化水平能够实现智能监控和无人值班等工作状态[1]。
        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作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包含电气控制、自动化等内容,在提升自动化水平的基础上,减少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消耗。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便捷性、高效性、广泛性等特点,在项目施工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电气自动化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下的产物,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生产力水平,还能在提升经济实力的同时,满足社会发展的相关需求。我国对环保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低碳节能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对机组设定严苛要求,可实现低耗能、高产出的目标,保障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升。在工程设计中采用的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式,实现自动化控制运行,不仅降低了无用功,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源利用水平[2]。
        水利工程通常为全天候作业,工作人员难以持续、密切关注施工作业动态。基于此,采用电子自动化技术可以节省人力资源,无人检测时亦可根据预设目标开展工作。水利工程电气自动化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还可以减少资金成本投入,保障电量平稳、充足供应,提升单位生产水平,优化劳动条件。
        3农业水利生产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优化实践应用策略
        3.1水轮发电机组运行控制分析
        第一,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对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开关机操作,当其处于无人情况下可独立完成各类工作。第二,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保障发电机组有条不紊地运行,根据实际情况,实现指令自动发出,对发电机组开关进行自动化控制,使其符合标准,继而达成提升有用功、控制无用功的目标。第三,当机组工作出现失误,或洪涝发生导致机组频率降低时,可以保障设备继续正常工作,在汛期可达成对部分机组的运行开关智能切断,保障整个线路的安全。
        3.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灌溉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用占世界不足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总人口22%的国民,压力很大。而水利灌溉与粮食产量关系密切,研究表明,有灌溉条件地区的粮食产量是无灌溉条件地区的2倍左右,与雨水较少的干旱地区相比,这个比例更高。此外,我国水资源存在人均存贮总量少、南北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同时,我国日益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现代农业生产灌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我国相关部门也在积极研究如何提升水资源在农业灌溉中的利用率,保证农业灌溉。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在农业灌溉领域,能够实现对农作物的精准灌溉,既可以保障农作物生产质量,还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同时节约人工成本。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对水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

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结合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农业气象等条件,搭建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灌溉系统,实现远程检测,结合农作物长势自动调节,从而满足现代化农业灌溉节约、高效、智能的需求[3]。
        3.3GIS遥感技术应用
        在精准农业生产方面运用GIS遥感技术,它所追求的是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结合卫星数据对农田分布、农田农作物种植现状展开相应调查。这其中所谈到的“精准化”就包括了农田水利农作物的精准化施肥、精准化管理、精准化灌溉以及精准化病虫害治理等。确保农田作物长势到位,主要围绕病虫害、土壤水分等重要信息展开监测分析。
        3.4温室大棚无土栽培技术应用
        大棚种植实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保障果蔬品质和产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需求,因此大棚种植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在温室大棚生产中融入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有效提高大棚种植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我国农业大棚生产中,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远程监控技术,能够实现24h不间断掌握大棚内农作物状况,一定程度上减少传统的人力、物力投入,降低大棚生产作业的人工成本。(2)采用电气自动化监控技术可以监测大棚中温度、湿度、土壤黏度、照度等农作物生长条件,让农作物管理者掌握大棚中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还可根据监控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对作物生长环境进行调节。例如,当监测到农作物需要灌溉时,系统会自动反馈给管理者,或直接通过自动化灌溉系统,对有灌溉需求的区域进行喷灌、滴灌等[5]。
        4提升电气自动化在农业水利工程中应用效果的具体措施
        4.1加速培育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
        首先,在高等学校中,可以针对有关专业学科实施教学改革,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课程设置工作,结合水利工程针对各种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需要,创建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水利管理单位需要由本身的具体情况入手,结合水利工程人才的实际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做好单位员工的相关培训工作,强化有关农业水利工程工作人员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培训,增加他们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储备,同时,也需要具备有关现代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5]。
        4.2 加速推进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
        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强化立法建设,加强信息化犯罪的惩罚力度,在法律方面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保护。各级水利管理单位不仅要重视技术,更要重视管理;不仅要重视建设,更要重视安全,逐渐创建以“保密和防护、测评和服务”以及“检查和管理”作为基础性结构的技术和安全管理系统,利用技术和管理两种方式,确保水利工程在信息系统风险防范的水平可以上升一个新的台阶。具体包括创建严格的数据信息保存措施、编制健全的内部控制措施以及创建严格的系统加密措施等。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开始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在农业水利工程中,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关乎国计民生,对民众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巨大影响。因此,要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充分利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
        参考文献:
        [1]邓磊.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水利中的优化应用研究[J].珠江水运,2019(11).
        [2]王晓海,王飞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农田水利中的优化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5).
        [3]史舟,梁宗正,杨媛媛,等.农业遥感研究现状与展望[J].农业机械学报,2015(02).
        [4]周星雨,王浩淼.电气自动化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2):77-77.
        [5]陈强.电气自动化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电气技术与经济,2019,8(2):28-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