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景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528305
摘要:随着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管理支持了一系列水利措施,包括防汛抗旱、开源供水、增加水源等。对今后的流域规划、水资源规划、配置、调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目前我国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北方却经常缺水。从整体上来言,我国人均水资源在世界排名的还是相对较低的。甚至连平均线都没有达到。所以在我国当前水资源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加强我国的水文和水资源管理以及合理发展相当重要。
关键词:水文与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应用研究
引言
水是人类的生命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打造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对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意义重大。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引发了水资源污染问题,当前社会范围内的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往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迫切需要在水资源管理领域引入一种全新的水资源管理思想,即实现人水和谐。
1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原则
水资源是重要的基础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就是为了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得到科学利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用水保障,达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并实现持续利用水资源的理想目标,进而保证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其作用发挥。
2水文与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1全域管理模式,设计板块问责制度
在当前我国水文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开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工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政府针对现有的水资源储备量和管理方法,作出了全新的管理计划设计与开发,并制定了“全域管理”模式,旨在应用这一方法有效的提升管理的效率,降低管理的难度,确保管理的统一性,划分管理的责任区。通过该方法的应用,还能够在水资源管理中明确个人责任,应用问责制度的建设确保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2.2分区、分部门管理水资源
当前关于水资源分配的研究比较多,与之相关的水资源配置模型也有很多,各个模型在打造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水资源管理利用方式,但是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管理方面往往很少能够考虑到区域之间和部门之间的和谐关系。基于量化理论的水资源管理利用模型仅考虑到人水和谐关系,即仅关注了水资源利用的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环境目标,很少关注彼此之间的和谐关系。基于和谐理论的水资源利用打造了完善数学模型,能够为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供重要支持。
2.3水文水资源在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安全性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与此同时社会对水利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工程安全性能方面要求更高。因此水库需要做强做大。水库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要紧密的融合,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环境价值。因此,水文资源在工程质量和安全运行,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①水文水资源的分析与计算功能。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整合与分析各方面的数据信息,而水文水资源可以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各项科学数据,这些数据是建立在科学计算与分析的基础上,有着较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正是水利工程建设所需的。通过径流值和汇流值来完成技术信息的输出。同时,收集整理周边区域的相关数据,工程加固导流控制对策,工程资料,图件等,将历史资料与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增强了水利工程的牢固性与合理性,节约各项成本,更有利于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②多次进行实地调研。目前不少水利工程在升级加固的时候,施工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存在重建轻建现象。因此,要做好现场工作,控制水库突水,边坡输水和引水渠,认真研究闸门材料,取水量和闸门高度。确保水文水利的管理工作能够在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尽可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主体功能。
③根据当地灌溉情况进行水位的动态调整。根据下游的基本情况,有规律的进行水利工程水位的调整,及时通过天气等因素,来合理预测水位对下游的影响,并需要分析计算出下游的承载能力,通过评估和动态改变上下游水位差,从而进行水位调整。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在不超过灌溉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泄洪。以满足流域内作物的正常生长需求。
2.4加强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工作
针对水资源利用情况,构建高效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强智能化控制,落实水电共管措施,对水资源进行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并强化过程控制。在水资源信息化管理试点前提下,可以争取国家项目支持,研究更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并将现代高科技管理软件应用其中,通过信息化手段高效管理水资源。
2.5推进城乡一体管理,做好基层资源保护
在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开展也被逐渐的关注了起来。特别是在部分城镇地区,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且治理工作的开展相对较为困难。而在农村地区,大量的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最终出现了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例如:在当前我国的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低碳富氧的环境建设和发展理念下,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水资源的应用、管理和监督工作开展看得更加重视。在现实管理环境中,可以结合水文管理体制改革制度的应用,将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思维带入到城乡水资源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通过设计“农村供给城镇丰富的水资源供其发展经济,城镇反馈农村丰厚的产业回报和就业岗位回报”这一方法,能够保证后续的城乡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工作开展得到有效进步,且能够做到对农村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应用,进而避免城镇地区对于水资源的大量污染等问题的发生。
2.5数字化水文水资源监测模式功能的实现
首先,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的传感器、控制器和通信模块,针对降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采集更多的水文数据和资料进行处理,将各项数据传输给水利部门,根据水文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如针对河流湖泊水位高于警戒水位的情况进行监视,利用水文资源监测系统监测,在上游河流有大规模、连续降雨的情况下,提前做好防汛准备工作,还可以打开湖泊闸口,提前做好洪水预防工作,减少洪水灾情问题的出现。其次,在监视系统设置面向用户的窗口。目前,很多水利部门建立了水文信息管理平台,这一平台针对水文资源监测系统进行了扩展,能够确保监测数据的充分利用。同时,水文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做好上传水文数据的二次处理工作,为人员管理、数据使用提供了支持,实现信息查询功能,以满足用户对信息的各项需求。除此之外,水文信息管理平台具有防洪报警功能,能够事先报警,及时做出反应,提高突发事件反应能力,确保汛期的安全性。并且管理平台能够支持用户信息验证、记录,基础资料模块能够综合查询当地水库、河流湖泊的数据和资料,以满足人民群众的资料查询需求,及时添加、删减、修改各项信息。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数字化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借助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系统具有监测数据上报、查询、报警等各项功能,为水利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水利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仇东山,蒋国民,于询鹏.数字化水文水资源监测模式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3):108-109+112.
[2]王亚楠.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利用水文水资源[J].河南科技,2020(16):77-78.
[3]任媛媛.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5):157-158.
[4]刘广陆.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1):44-45.
[5]戴金烨,李琳.试论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8(1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