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哲
禹城市实验中学 251200
摘要:初中化学的教学阶段是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化学、丰富与化学相关知识的过程,而随着国家的逐渐发展,大部分的课程需要进行改革,初中的化学课程自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改革新课程的影响下,其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增加化学知识,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究化学教学的方式,将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到初中的化学教学中,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及相关的知识,促进教师更好的构建一个在思维导图教学基础中的化学课程。因此,本文通过简要的分析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并提出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措施,以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让教师顺利的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中的化学教学当中。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化学;应用教学
引言:
初中的化学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阶段,它能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学生通过在这个阶段的体验学习,有利于帮助其自身了解更多的化学知识基础;增进化学学科的素养,并为将来在高中接触到的化学储备基础知识;而教师因不断受到传统化学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他们难以创新化学教学的模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初中的化学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明确化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将化学知识分类、汇总,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掌握初中化学知识点,从而满足处于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化学教学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需求,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有效地教学关于初中化学的课程,有利于让学生通过教师所设计的思维导图学习到丰富的化学知识,让自身更加了解化学,帮助自身培养独立思考化学题目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能通过思维导图降低学习化学知识的难度,让其能够快速理解、掌握化学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并合理的分配与管理学习化学科目的时间,促进其他学科的平衡发展与发展全面[1]。同时,教师在讲解化学知识时若将学生放置于中心的位置,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化学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帮助其提高教学的水平,同时,教师通过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当中,并进行合理的定位初中化学的教学,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提高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推动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初中化学的教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课本的内容给学生讲解,而不是根据整个化学的体系去教学;因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使得大多数的课程都需进行创新,初中的化学教学自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初中的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丰富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化学知识,还应当充分的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化学的教学课程当中,以期通过丰富多彩的思维导图形式来推动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创新。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化学实验课当中的应用
若想开展有趣味性的化学实验的教学,则先要进行合理的定位,教师应对自己所写的教案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也应通过丰富化学的教学方式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是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工具的教学能有助于化学课程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进行趣味性的化学实验教学,同时,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将实验的流程用思维导图展现出来,这有助于让学生看懂、理解整个化学实验的流程,增进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兴趣,并减少操作中发生的失误次数,从而让教师更好的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化学实验课当中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二)应用于学生的小组讨论当中
若要想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的化学课堂,则先要进行合理的定位,教师应对自己所写的教案进行合理的设置。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教师的板书讲解来学习化学的,这虽有利于学生学习,但师生间缺乏一定的互动,而小组形式的学习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创建一个宽松的教学课堂[2]。小组形式的学习指的是教师先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化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的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的相关知识,增强对于化学知识的了解,增进学生间的友谊,也有利于促进教师加快教学的速度。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时,可以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操作关于化学的简单实验,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操作的过程与观察到的现象,并用思维导图或树杈式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这种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主动与同学分享、探讨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养成做思维导图的习惯,从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发现实验过程是否存在不足,观察到的现象是否与课本所描述的一致,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其对于化学操作课的掌握,让初中化学教师能不断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学生的实验操作课程。
(三)应用到预习、复习化学的知识点当中
大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学习习惯都有两个:一个是提前看课本的知识来预习教师将要讲的内容,另外一个是总结、复习教师在课堂中所讲解的知识。在课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预习课本的知识内容,有助于学生先对课本中的知识构建一个思维图形,然后再根据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内容不断的补充、完善自己提前构建的思维导图,拓展思维导图的分支,促进学生更好的预习与缩短预习的时间。在初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树杈式的图形教学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清晰的理解知识,建立树杈式的思维能力与习惯,也有利于提高初中化学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推动初中化学教师更好的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当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固体的颜色”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前预习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制作一份关于固体颜色的树杈式的图形,并将同一颜色的固体放于同一个图形当中;等到上课时,教师先将自己制作的树杈式图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对着批改自己在课前所制作的树杈图形,等学生都修正后再讲解每一个树杈图形中不同颜色固体背后的知识点,这种树杈式的图形教学,能够更加清晰展现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让学生在有趣的树杈图形教学中学习有关于化学课程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课后总结与复习课堂中教师所讲解的固体颜色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这块知识点的记忆程度,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3]。
三、结束语
初中化学的教学阶段是关系着学生未来学习的重要阶段,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关于化学的知识与化学的体系,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课中的观察与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趣味性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中认识、了解与掌握到更多的化学知识,降低其学习化学的难度,增加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兴趣与探究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全面,让教师顺利探析初中化学的创新性教学,充分的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当中。
参考文献:
[1]张晓卓, 于海宇, 赵丽娜.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复习课的应用研究——以《氧的性质》为例[J]. 山东化工, 2019, 48(04):169-170.
[2]史月英. 注重提炼"问题解决"的思维导图在复习教学中实践--以"探究初中无现象的化学反应"复习课为例[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 2019, 000(010):P.119-120.
[3]邱兵. 基于"元认知"的"思维重构"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为例[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