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困境及策略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千盏村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孙英
[导读] 摘要:在乡村产业振兴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重庆乡村产业发展困境,并从规划的角度提出应对措施。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重庆市  404100
        摘要:在乡村产业振兴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重庆乡村产业发展困境,并从规划的角度提出应对措施。本文以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千盏村为例,通过对大盛镇千盏村第一、二、三产业现状的调研,梳理出千盏村产业发展中产业聚集度偏低、产业建设用地不足等问题,提出提高村民技能及生产效率、加强一三产业联动、提供建设用地供给,多措并举促进产业融合产业发展,最终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规划;发展策略;千盏村
        1.背景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两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近年来,渝北区积极探索适合丘陵山区乡村发展的振兴之路,因地制宜实施“三变”改革、土地宜机化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多项举措,稳步走上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小康路。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千盏村农村产业发展刚起步,核心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集聚度不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提高产业聚集度,可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进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农业稳定发展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根本保障。
        2.农村产业发展困境分析
        2.1村民收入较低,无法留住劳动力
        2020年,千盏村村民人均年收入17934元,收入来源为村内种养殖和外出务工,其中村内种养殖年产值约5964元,外出务工年收入约11970元。务工收入超过在家种养殖的收入,无法留住劳动力。
        千盏村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在种植方面,全村以粮食种植和蔬菜种植为主,另有桃子、柑桔、李子等水果种植;养殖方面,除村民自家少量饲养外,另有村9户村民规模饲养生猪、淡水鱼和甲鱼;一个集体创办的“千盏集体经济联合社”种植黄桃,初具规模。
        2.2产业较为分散,缺乏统一规划
        千盏村2020年第一产业年产值约1030万元,主要的农产品为黄桃、水稻、玉米、空心菜、辣椒、南瓜、柑桔等。村内约55亩流转用地,用于村内禽畜饲养、蔬果种植和水产养殖。此外,村内禽畜饲养的圈舍旁均建有化粪池,用于收集生产废料,并用作农业种植的肥料,实现生态种养殖。
        千盏村家庭承包经营主要以种植粮食、蔬菜、水果为主,部分村民养殖生猪、甲鱼和淡水鱼,村民家中大部分都少量饲养有家禽家畜。
        村民张炳炎利用自家地养殖甲鱼,占地约1亩,现有饲养甲鱼约100只,预计每只售价1000元左右,具体产值不详。
        村民孔祥群利用自家土地约1.5亩,用于生猪饲养和养殖淡水鱼;目前,生猪存栏量20多头,生猪年产值约5万元,淡水鱼年产值约5万元。
        村民章春礼利用自家土地,饲养生猪,占地约300平方米,现存栏生猪10多头,全年产值约10万元,主要销售渠道为商贩上门收购。
        千盏村内村民家庭生产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村民家庭生产情况表

        2.3产业初具规模,第三产业发展较缓慢
        村外人员田其礼流转土地约40亩,用于农业种养殖,土地流转租金为水田每亩每年800元/,旱地每亩每年600元;种植的蔬菜品种为空心菜、豇豆、莲藕等,禽畜饲养的主要品种为肉猪。目前,田其礼禽畜饲养正处于转型期,引进具有特色的黑猪和荷兰猪(豚鼠),现饲养黑母猪4头,荷兰猪(豚鼠)4只,预计2016年饲养黑猪100多头,每头黑猪售价约3000元,荷兰猪(豚鼠)属于考察阶段,未来产值不详。
        村外人员杨兴树流转学校用地约30亩,用于养殖肉鸡,具体流转租金未知。目前存栏肉鸡400多只,每年出栏3次,总出栏肉鸡约3000只,年产值10万元左右。
        村民沈立流转土地17亩,用于养殖鱼类,养殖形式为清水饲养(未投放饲料),流转租金为每亩每年600元,年产值约5万元。
        村民章秀益流转土地约8亩,用于种植蔬菜,流转租金为每亩每年700斤水稻当年的市场价值;每亩产值约2万元,年产值共计约16万元,主要销往渝北区两路街道。
        村民章毓川流转土地3亩,用于甲鱼养殖,流转租金为每亩每年700斤水稻当年的市场价值;目前,养殖的甲鱼300多只,因市场行情波动,产值不详。
        村民付福刚流转土地约50亩,用于养殖小龙虾,目前正在打造;流转租金为在第二年盈利后,每亩每年支付600元;预计提供岗位3个,预计年产值50万元左右。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发展农家乐。
        3.对策建议
        3.1加强产业建设用地配套,促进三产业发展
        千盏村以山地为主,用地极为紧张。急需规划产业建设用地并配套相关的基础设施。黄桃开花结果之后,能够有足够的储存、销售的场地与之配套,并带动整个村的三产业发展。
        3.2重点发展一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千盏村以第一产业联动第三产业,水果种植开花期、收获季的特色景观,带动第三产业。千盏村农业产业集聚以水果种植带动旅游业为主,水果对外直接销售为辅。通过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打造千盏村水果种植、第二次加工、销售一体化。将千盏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如:特色民居、亲自采摘、农家乐服务等服务业,增加千盏村第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
        3.3加强产业宣传,拓展农产品推广渠道
        积极构建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云平台,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模式。完善电子商务机制,这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农村电商这片互联网蓝海来说,互联网的“互吸”效应一方面能够动员更多的政府部门、企业、厂商、社团,通过政府信息服务、B2B、B2C、020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有针对性地为“三农”服务。另一方面,随着农民电子商务意识的增强,“三农”工作将更多地依靠互联网来开展,包括农产品电子商务、便民服务、互联网村务管理等方面。
        4.总结
        通过调研分析,挖据本村产业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1)村民收入较低,无法留住劳动力;2)产业较为分散,缺乏统一规划;3)产业初具规模,第三产业发展较缓慢。
        笔者提出:1)加强产业建设用地配套,促进三产业发展;2)重点发展一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3)加强产业宣传,拓展农产品推广渠道。
        这些初具规模的种养殖,需要借助三产业的发展来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生存空间。未来产业用地规划、设施配套、一三产业联动发展,将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千盏村也将真正成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作者介绍
        孙英,出身于1983.09.17,毕业于四川大学,注册城乡规划师,高级工程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