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5期   作者:张荣福
[导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虽然教师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着力破除传统教育思想的约束
       张荣福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中学 251700)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虽然教师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着力破除传统教育思想的约束,探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的方法,但是传统教育思想仍旧存在,教学和生活相脱节问题成为最大阻碍。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 生活化教学
引言
       高中阶段,是每一个学生从孩子走向成人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不再局限于语文、数学、英语, 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成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课作为学生思政课教育的本体课程,在高中教学阶段中发挥着它的强大效用:培养学生的正确三观,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中出现的问题等。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 部分教师将传统教育观念运用到思想政治教学中,面对诸多问题,我们需要提出立足当下的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相关策略。
1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基础概念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认知体系,使他们将对应的道德品质要求体现在行动中,实现良好的人才培育目标。由于政治内容与生活元素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提高政治引导的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核心素养,进一步加深基础认知,避免出现行动偏差。同时,教师结合生活元素进行教学,可以减轻自己的备课负担,扩大基础教学资源应用范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1]。
2当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是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便会严重削弱整体教学引导效果,无法使学生融入思政课堂中,也会降低后续的授课质量。此外,核心素养的基础要求与课堂管理效果也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2.2教学形式单一
       教学形式的好坏是一门课程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标准,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制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育时只能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机械化的讲解,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做不能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进行融合,不利于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此外,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兴趣。
       2.3师资力量投入不足
       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应该由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进行教导。但是,一些学校为了减少资金的投入,让其他学科的教师代替思想政治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其他学科的教师没有专业的知识作为基础,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答,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3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方法
       3.1引入生活化教学案例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并非一个与生活脱节的课程,而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如果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就能了解到生活是一个极大的资源宝库,包括大量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当然课上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应用到生活中。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教师可以在让学生学好教材内容的同时,精心筛选生活中的优质案例,并把这些素材作为补充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中,成为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教师所选择的生活实例必须和教学主题一致,同时要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保证学生的知识把握效果[3]。


       3.2有效创设生活化情境
       为了让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知识和情感有机结合的场景,提升学生的学习境界。生活化情境设计本身就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体现,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设计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与新鲜感,刺激学生大脑皮层,活跃思维,让学生在情境辅助下轻松找到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
       3.3作业生活化
       作业是让学生对课堂进行巩固的重要渠道,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对课堂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利用教师布置的作业明白上课过程中还不清楚的知识。教师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完成课后作业,促进作业发挥作用,就要转变传统枯燥的习题式作业模式,提高作业的趣味性。生活化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投入,高中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应该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虑,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能够进行适当的放松[4]。
       3.4形成微时代认知,加强思政队伍建设
       微时代下,要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要形成微时代认知、组建一支适应微时代的高水平思政工作队伍。首先,思政工作者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认识形式多样化的微载体,学会运用各种微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提升自身使用各种微载体的能力,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其次,思政工作者应从单向灌输为主转向师生双向互动与分享交流为主,不断适应微时代对教育者提出的挑战,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引领,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3.5创设生活化课堂氛围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拿着书本念,学生拿着笔记,教师与学生虽然在一个教室中,但是距离却很远,教师自顾自讲,学生的接受能力却存在天壤之别,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致力于创设生活化情境,改变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开课堂导入。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许多案例虽然典型、具有普遍性,但同时也失去了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可以转变教学思路,从生活入手,采用学生在生活中能亲身感受的实例作为导入素材,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是书本上大量的文字知识“活起来”,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可以创设表演情境,引导学生深度还原生活场景;还可以创设讨论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等。 另外,还有多媒体、微课等现代教学方式,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有趣的课堂环境。再次,改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难以贯彻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积极转变自身角色,从领导者变为引导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 利用好小组学习方法。 小组学习方式是多种教学模式中的一种, 教师可以将这种学习模式应用于生活化教学中。 在学习与生活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处也是一门学问,良好的班级课堂氛围不仅能带动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升课堂效率。  
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模式强调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把学生带入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中,真正把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使原本晦涩难懂的思想政治理论能给学生把握生活目标与方向提供指导,真正把生活经验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让知识服务于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彻底变革过去的教学错位问题,更新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把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引发学生对课程问题的深刻思考,让所学知识为我所用[5]。
参考文献:
[1]张燕霞.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03):43-44.
[2]许春英.借助生活化教学理念推动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目标落实[J].名师在线,2021(08):51-52.
[3]孟登峰.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1(10):151-152.
[4]杜文娟.生活化教学法在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2021(05):26-27.
[5]郭惠玲.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模式探讨[J].智力,2021(02):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