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再娜甫古丽•阿布来提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再娜甫古丽•阿布来提
[导读] 摘要:森林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受到我国重点保护与维护。

        哈密市伊州区回城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摘要:森林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受到我国重点保护与维护。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世界环境加速恶化,环境保护是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树木是人们的环境卫士,能够帮助人们抵御风沙的侵袭,改善空气质量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林业工程成为现在重点建设的工程。保护好森林资源可以帮助人们持续建设更好的家园,现阶段人们通过营造林来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因此,有必要对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营造林质量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林业工程;营造林质量;影响因素;提高措施
        引言
        营林工作在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相关部分需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加大对营林工作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提高营林造林质量,实现林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一、林业工程造林质量提升的意义
        林业工程是指以可持续发展和森林资源高效利用为原则,将各种工程技术应用到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及林产品加工等活动中。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科技培育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逐渐融入林业工程中,使得原本的植树造林工作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不断推动当地林业的加工进程,生产出更多质量更好的林业产品,实现当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进步。提升林业工程造林质量,一方面可以改善当地的环境,创造更多的资源,从而满足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目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环境的保护。林业工程造林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表现,因此得到了各行各业的积极响应。例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林业工程造林质量的提升,起到挽救濒危物种的作用,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一个较好的生存环境,避免当地动植物出现逐渐减少且濒临灭绝的现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性发展,提高林业经营人员对林业工程造林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进而推动当地林业经济发展。同时,通过林业工程中的科学造林,可以丰富自然景观,带来更多的绿色文化,促进当地的绿色发展。
        二、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
        2.1造林树种成活率低
        现阶段,我国的林业工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造林树种成活率低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人们改善环境的首要困难,造林树种成活率直接影响营造林的成果。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破坏,各个地区都在大力发展工业,很多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污染了周围环境,使得周围植物迅速死亡。这些有害物质为林业工程中的树木栽种带来了很大困难,造林树种在含有有害物质的土壤中很难生存。此外,我国盐碱地分布范围广,大部分树种都无法在盐碱地中生存,因而找到适宜在特殊环境中生长的树种至关重要。
        2.2缺乏科学的林业管理及养护对策
        在实际营林过程中,对树木进行后期管理和养护,对提高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中国林业产业虽然意识到了造林重要性,但新苗的管理和养护认识不足,使得苗木不能及时浇灌,成活率低。另外,在造林绿化工程中,由于管理措施不科学,不仅影响到树木的健康生长,而且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从而影响林业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措施
        3.1做好营造林前期考察规划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是保证造林工程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与基础。(1)前期考察时,需要有效地规划与布局营造林立地的面积、范围,对营造林苗木的选种、水质、土壤及气候进行综合判断与精确的数据分析,为统计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提供保障。(2)构建激励与奖惩政策,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提升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归属感。(3)加强对规划统计工作的管理,要求相关人员能够秉承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提升数据信息统计的精细度、实时度与准确度,让工作人员在面对测量困难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克服。


统计营造林面积、范围、成活率数据时,做到严谨、细心、耐心,可借助图表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工作效率,既能保证统计与规划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又能为后期数据信息的整理与备份、查看与利用提供方便。
        3.2提高工作人员专业能力
        在造林工程建设实践中,为提高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建立完善的施工队伍。各地需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林业工程施工设备,使之达到造林工程建设的要求和标准,为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造林工程的顺利实施。林业工人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到林业工程的成败,因此,需加强对员工技能和专业水平的培训,提高员工职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只有建立完善的培训和管理体系,才能提高营林人员林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保证正常开展营林工作。
        3.3精细管理
        植树造林的另一关键因素在于土壤质量。改良土壤质量是植树造林的关键环节之一。植树之前,要对种植土地进行整治。不同土地条件、地理位置下的不同树种对土壤的要求均不同。对病虫害高发的土地,需要考虑病虫害防治。要及时清理受害树木,保证病虫害发生率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一些地区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应根据树木生长情况栽种适合的树木,保证植树造林的成功率。土壤的营养成分、含水量等适合树苗生长,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土地肥沃能够保证树苗健康生长,土壤营养成分与水分得到满足,才会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总结近些年土地管理经验发现,植树造林过程中树苗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土地管理不到位。一些地方没有土地管理意识,将树苗栽种到贫瘠的土壤上,其成活率可想而知。一些地方虽然进行了土地管理,但停留于表面,只进行形式上的土地整理。在实际操作时,虽然管理项目众多,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土地管理质量差。例如一些地方对贫瘠土地进行土地管理时,仅在植树前2d薄薄铺一层优质土壤在贫瘠土壤上,当树苗成活后必然向下深深扎根,由于深层土壤贫瘠,树木生长到1/2就难以茁壮生长。这种表面化的管理方式并没有实际意义。
        3.4加强后期管理和维护工作
        在树木的防护工作中,人们要提高对树木病虫害的认识程度,保护好树木的生长环境。一旦发现病虫害,应立即进行治理和保护。树木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叶斑病、黑斑病、炭疽病、锈病等,主要的虫病有蚜虫、线虫等。林业工作人员应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提高营造林的质量。树木病虫害的防治一般采用树干涂白法,如杨树、柳树等栽植完成后应立即涂白,不仅可以预防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在树干上产卵,还可以预防腐烂病和溃疡病,延迟芽的萌动期,避免枝芽受冻害。此外,树干涂白还可以预防日灼。树木虫害的防治也可采用农药埋施法,即在树木根部土层挖坑、打孔,施入内吸性较强的颗粒剂,如氧化乐果、呋喃丹颗粒等,树木根部吸收后输送到地上部分的干、枝、叶中,害虫取食后中毒死亡。此方法可防治介壳虫、蚜虫、蛀干害虫等,且不受温度、降水、树高等因素的影响,药效持久。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下降、土壤侵蚀、土地沙化等问题的加剧,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而林业工程造林就成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造林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张亚辉.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J].种子科技,2020,38(24):109-110.
        [2]张和安,黄勇.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种子科技,2020,38(21):119-120.
        [3]李瑞.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J].环境与发展,2020,32(08):192+194.
        [4]吴国宇,吴丰宇,周秋丽.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的探讨[J].现代园艺,2020,43(12):213-214.
        [5]于小红.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J].花卉, 2020(12):169-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