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岩土工程是与地质灾害防治一起构成的地质工程学,岩土工程所描述的地质特点更加准确、直观,其本质就是对各种岩土进行加固或者是开挖,地质灾害的防治则主要是针对可能会出现的灾害进行预测和防治,以降低对环境及生态产生的破坏。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引言:岩土工程是建筑领域中比较常见的项目工程之一,在对岩土工程进行施工时,要仔细对工程现场环境进行勘察,充分的了解地形信息,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保证工程质量。
1.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分析
1.1针对滑坡灾害的防治技术分析
滑坡对于岩土工程的影响远高于其他地质灾害,为了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必须要做好滑坡的防治工作。在对滑坡进行防治时,一是要严格的控制地下水,降低各种水体对岩土工程整体结构的影响。因为滑坡的产生与地下水以及地表水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具体防治过程中,首先要对滑坡几率发生比较高的区域的地下水或者是地表水进行适当的控制,防治各种水进入到滑坡高发区,否则可能会增加滑坡发生率,对岩土工程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可以在滑坡易发区域尽可能多的修建排水沟,使得地表水与地下水能够更好的流通循环,这样滑坡易发区域不会出现大量的积水,也能够有效的降低滑坡发生概率。二是逐步提升滑坡外围结构的力学强度,使得滑坡易发区域周围的环境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样也能够降低滑坡发生率[1]。
1.2针对泥石流的防治技术分析
泥石流对于岩土工程危害也是极为巨大的,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遭遇泥石流,将会对工程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岩土工程施工期间,要想有效的防治泥石流,首先就需要对工程周边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施工期间最好是避开泥石流易发区域,如果工程必须要经过泥石流易发区域则需要进行一定的防治和控制。一是可以通过排倒技术对泥石流进行疏导。通常可以在下游位置建立专门的疏导沟,借助疏导沟对泥石流进行分流,降低其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二是运用拦挡技术对泥石流进行拦截,该技术针对体积比较大的砂石或者是沙坝,拦截效果比较明显。
1.3针对地面变形的防治技术分析
地面变形的危害是极为巨大的,其不仅会增加施工的难度,同时还会影响工程质量,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危害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针对地面变形在进行防治时,主要有两种防治方法,一是直接对地面变形进行填堵处理,这种方法适用于变形程度比较浅的地面,填堵的主要材料为石块或者是碎石,在具体的施工与填埋过程中,通常是直接向其中填埋,在成功加入碎石之后,需要加入适量的黏土进行夯实处理,进而降低地面变形产生的影响与危害。二是直接进入到夯实阶段,然后对地面变形予以处理,这种处理方法是将预防与治理结合在一起应用的防治方法,其主要是借助强大的压力与冲击力提升地面承载力,然后借助土层回填的方法处理变形问题[2]。
2.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2.1借助工程措施予以防治
工程措施是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效果最佳的措施之一,其可以将多种地质灾害扼杀于要摇篮之中。当然该措施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地形环境予以分析,了解其适应性强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防治措施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比如说,在对滑坡进行防治时,可以通过对地表水或者是地下水建立专门的阻挡工程,这样水土能够有效分离,水土的冲击力将会减小,滑坡发生概率也将会大幅度降低。再比如说针对泥石流的防治,也可以尝试借助工程拦截处理措施,工程措施简单直接,相较于其他防治方法来说,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效果,因此实用性比较强。
2.2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一种周期性比较长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这种措施主要是借助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方式实现的。通过在地质灾害高发的区域,植树造林丰富生物的种类与繁密度,进而提高环境的稳定性,这样也可以有效的降低该区域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同时,生物措施防治地质灾害,除了能够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外,而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其可以改善小区域内的自然气候环境,而且在造林过程中也可以选择一些经济价值和观赏性比较高的植物,在林木成长到一定阶段之后,实现经济价值。当然,这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实施周期比较长,部分岩土工程可能尚未等到生物措施成功实现就已经遭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因此,在应用生物措施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环境以及工程情况量力而行,争取在保护工程的同时,改善自然环境。
2.3避让措施的防治
所谓的避让措施主要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季节性的主动避让,大部分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这与我国的季节气候特点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比如说夏季高温多雨,洪涝灾害多发,因此滑坡以及泥石流的发生率相对来说也比较高。因此,在岩土工程施工时,就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提前采取措施,主动进行避让,如在夏季时,就可以停止施工,避免因为自然地质灾害,引发不必要的施工安全事故。二是主动性的搬迁避让。该避让措施主要是针对部分危害性比较大,且具有一定不可控性的灾害。如地震灾害具有延伸性的特点,当岩土工程施工区域处于断震带或者是地震高发区域时,就有可能会遭遇地震,而且地震发生之后还会有大规模的余震,且余震持续时间比较长。针对地震灾害频发的区域,即便是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可能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应对这一类措施时,可以直接通过搬迁的方式进行避让,这样做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地质灾害对工程产生的影响,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与质量,促使岩土工程施工建设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4动态监测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其后果将会十分严重。通过使用预控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动态监测就是对某些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实行动态监测,通过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动态监测能够及时观测当降雨量、水文等地质条件,当检测到某些指标超过规定范围,于是就会发出预警信息。在还没有发生地质灾害之前,将附近居民进行转移,从而可以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用动态监测方式进行预控,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但是该方式并不能对所有地质灾害进行监控,其主要应用于灾害频发的位置。所以还需要结合使用其他的预控措施,从而提高灾害防控的效果。
结论:
简而言之,我国地形环境复杂多样,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岩土工程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岩土工程施工期间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因此容易受到多种地质灾害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控制和应对,那么必将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文章尝试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特点影响以及防治技术、防治措施等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借此更好的提高工程质量,优化现有工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参考文献:
[1]龚晓南.21世纪岩土工程发展展望[J].岩土工程学报,2019(2):238-242.
[2]向喜琼.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风险管理[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