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小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400
摘要:“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教育部门提出新课程改革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关注。教师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已有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小学数学问题逐渐向现实实际情况靠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仅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是难以成功的,需要配合教师的帮助、引导,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在数学测试试题中,“解决问题”一项所占比重也逐渐加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式的“填鸭式”教育,只注重于向学生灌输新的知识,而不帮助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教育很难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可以从实际情况中理解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益处
从实际方面考虑,有益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在小学数学百分制的测试中,“解决问题”一项占总分数的百分之三十,由此可见,学生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测试中考察的重要部分。如果学生没有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数学测试中则很难得到优异的成绩。只有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数学测试中把握机会,从容不迫的面对测试问题,提升其数学成绩。而从未来学习方面考虑,有益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学科,这种特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数学能力,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提供基础知识,可以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储备充足的前提下灵活运用知识,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及时联系所学知识,化知识为能力,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实际成效,让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基础知识。
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
1.结合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是其学习最大的动力。教师在设计教学课堂时,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知识和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激励学生探索学习。比如在学习“圆柱体”一节课中,教师可以提前通知学生从家中带一个呈圆柱体的玩具到学校,在学习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自己测量所带玩具的相关数据,计算面积和体积等。
这样利用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好奇心理,引导其运用新学知识探索答案。再者,可以通过合理控制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挑战性,从而提升其将问题解决后的所获得的成就感,让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乐趣。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富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教师要善于尝试更多不同的新式教育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新奇的感受,吸引其注意力,让其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才更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问题分类教学,做到举一反三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对问题进行分类,然后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多个问题进行结合,有利于拓展其思维。进行问题分类教学,可以抓住多个问题相似或互通的部分进行分析,归纳问题的共同点,总结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此类问题的理解,可以更容易的解决其他相关问题。比如,在学习“概率”的课程时,教师就可以进行问题分类教学,将多种概率问题进行分类汇总,然后总结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遇到概率问题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用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问题分类教学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找到问题之间的共同点,然后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3.鼓励学生创新,突破定式思维
罗马典故中有“条条大路通罗马”一说,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不止一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绝不止一个。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探索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带领学生研究问题的本质,打破固定思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进行分析讲解。有些教师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时间利用效率,往往会提前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课堂中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节约课堂时间,但是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捷径,单一的问题解决方法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让学生失去自己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长期这样学习会磨灭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作为教师应当尽量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要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勇敢提出问题,才能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教师在教授课堂知识后,可以进行随机提问,让学生谈一谈自身对于所学知识的想法,包括对知识的不解和质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在进行问题讲解时,教师在提出一种解决方法后,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灵活运用知识,达到拓宽学生思维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打破思维定式,让学生在思考新的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获得很大助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予以重视。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进行问题分类教学,将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实际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使学生在不断学习和锻炼中培养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代小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25):67-68.
[2]王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研究[J].家长,2020(36):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