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行业内部控制建设探讨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欧阳凡歌
[导读] 摘要:本世纪初,安然、世通等一批国际大型企业由于内控失效而惨遭失败的案例,唤起各国政府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关注;我国政府部门相继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21
        摘要:本世纪初,安然、世通等一批国际大型企业由于内控失效而惨遭失败的案例,唤起各国政府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关注;我国政府部门相继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随着我国地勘行业市场程度的不断深入,完善内部控制对地勘单位十分必要。当前地勘单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陈旧、预算控制不健全、监督检查流于形式、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应从完善制度、加大执行力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分工、着力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建立适宜的绩效考评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做持之以恒的努力,完成企业目标。对其进行合理评价与有效优化,是防范项目潜在风险、提升企业整体内控水平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内部控制;地勘行业;制度建设
        一、研究背景
        日本山一证券倒闭事件、安然财务造假丑闻等国外大型企业由于造假舞弊、内控失效导致企业破产的事件,引起美国政府的警觉与对内控问题的关注,与此同时,我国因内控失效导致企业失败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双汇瘦肉精事件、中石化天价酒事件、康芝药业尼美舒利事件、雨润集团火腿掺过期肉等事件也说明我国许多企业也同样存在内控失效、管控松懈等问题。面对频发的内控问题,我国政府部门相继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并要求上市公司、非上市大型公司执行该项规范及配套指引,以提高内控有效性。随着我国地勘行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入,靠吃“皇粮”的地勘单位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的压力也不断加大。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了所有地勘行业急需解决的难题。而大力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努力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难题,因此地勘行业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执行很有必要。
        二、地勘内部控制现状
        2.1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的起源、发展乃至基本成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期间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于内部控制的概念众说纷纭。我国在国外较为先进内部控制理论及时间指导下,结合现实国情,建立出一套包含一部基本规范与三部应用指引、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其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先后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基本建立。同时,伴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推进,企业应当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流程为对象,以标准为抓手,以信息为载体,以控制为手段,以制度为平台,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
        2.2地勘行业内部控制现存问题
        地勘单位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事业单位转型为市场经济下的经营主体,组织形式与结构都有了很大的变动,但内部控制的建设普遍滞后,还只是围绕计划进行,只重视上级部门下达的计划指标,并以此为标准组织实施,导致控制问题频出,具体总结如下:
        一是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在对企业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进行督查中,内部审计是较为重要且有效的一种方式,然而很多地勘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还不够实际,没有充分适应市场,采用的方式还是过去的财务审计。这种传统阶段下的内部审计无论是设计阶段还是实施阶段,都不具有系统性。尤其是部分企业其内审人员还没有专业的素质,针对内审人员还缺乏培训和考核机制,没有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内部发展实情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
        二是全面预算观念淡薄。由于预算通常与短期财务目标相联系,往往演化为上一年度数据的简单重复或加成运算,其结果与战略长期目标缺乏衔接,同时也忽视了企业内部各类资源的战略价值,传统预算的烙印在认识中根深蒂固;此外,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是近些年逐步推行起来的,系统、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和预算管理制度尚未形成完整的定额标准整个管理过程缺乏整体规划,无法落实预算编制的目标和对预算的考核与监督,预算管理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性、整体性、准确性受到挑战。
        三是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地勘单位往往忽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考核挂钩的监督机制,形成了重考核,轻内部控制的现象。而内审是强化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某些单位的内审人员只是兼职或者挂靠,对业务不是很了解,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检查流于形式和表面化。
        三、地勘行业控制优化研究
        地勘单位的内部控制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在优化时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内控体系的覆盖各个业务环节,既要评价设计有效性,又要兼顾执行有效性;二是协调性原则,内控制度需要与企业现行的其他制度相协调,并要符合项目运行的短期、中长期的目标;三是重要性原则,要求把控项目核心业务环节、关键控制点,突出内控体系建设的重点;四是可行性原则,要求指标的选择应既利于评价工作的开展,也利于与其他项目进行横向比较,同时指标应当基于同一标准,评价目的明确,数据易于搜集;五是成本效益原则,既要满足内控目标,同时也要尽可能的节约内控成本。指标的选择应重点考察主要环节,同时兼顾次要环节。具体优化思路如下:
        1.强化风险意识,高度重视内部控制
        地勘单位必要把内部制度放在整个单位管理及战略发展的高度来实施。强化各单位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转变重业务轻管理的传统理念,不断优化自身管理水平。所有职工要积极学习内控手册,将每一项控制活动具体落实到相应的职能部门,使地勘单位内部控制责任得以落实。
        2.梳理内控关键环节,堵塞管理漏洞
        项目管理方面,对于大金额合同的项目要按照全面预算管理要求进行管理,从项目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到项目成果提交、工程款回收、决算和预算的全程进行控制。资金收支管理方面,应建立健全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规范大额资金使用程序。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针对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削减地勘单位二级单位资金使用自由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
        3.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
        加强地勘单位对本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日常监控,严肃内部控制执行纪律,硬化约束力,杜绝或减少执行过程的关联岗位串通舞弊、管理层滥用职权等现象。在执行过程中形成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准确收集、整理、传递内部控制各个要素、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保证下级及时准确地收到和领会上及指令并按照指令贯彻执行内部控制,保证畅通的信息流,并及时进行纠正和完善。充分应用现化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进内控信息化进程,通过信息系统减少对制度执行的人为干扰,提高信息传递沟通效率。
        4.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可量化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企业持续改进项目内控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稳定项目发展、控制项目风险的必要前提。项目内控评价体系是一个各种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全面总结项目开发管理经验,并通过与预计情况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改善今后项目的开发决策和运作水平、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
        良好的内部控制既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经营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不良行为的需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经营过程结合紧密,其建立、健全及实施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海英;探讨内部控制之于地勘单位的重要意义[J];时代金融;2016年14期
        [2]杨居一;论地勘行业的经营战略管理[J];知识经济;2019年03期
        [3]孙英豪;关于地勘行业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建议[J];河南科技;2014年08期
        [4]王悦琪;经济“新常态”下地勘单位问题分析及发展探讨[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文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