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诗词意象讲解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6期   作者:常慧
[导读]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被国家重视
        常慧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小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被国家重视,中小学语文课程中诗词的比重逐渐增加。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尚不深厚,理解能力有限。这些条件决定了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教授。诗词的文化内涵深厚,在小学诗词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领略诗词的深层含义,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将以诗词中的酒意象及其文化内涵为例,探究诗词教学中意象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诗词意象,知识拓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之美,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复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教学不仅教授汉语的听说读写,更承担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有五千年之久的沉淀,诗词更是一块瑰宝。想要更深刻地理解诗词的文学之美,就要透彻地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诗词含义的理解,更要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补充。对于诗词意象,教师要加以深刻挖掘分析,注重情景教学和课外知识补充。不仅是酒意象,诗词中意象的内涵众多,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注重对诗词意象的解读,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的突破点。
一、使学生充分理解诗词含义
        理解诗词含义,首先需要理解意象背后的文化内涵。诗词意象在漫长的岁月里被赋予在各种事物中,并且被历代文人丰富扩展。中国学生在刚刚接触诗词时,大多是死记硬背,并不理解其中含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学素养的提升,学生才能逐渐理解其中况味。而对于初学者而言,了解汉语诗词意象的含义正是个难点。
以“酒”的意象为例。《月下独酌》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酒有孤高冷清的意味;《塞下曲》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中,酒有豪迈,洒脱的意味;而《送元二使安西》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酒有伤别、惜别之意;《登高》中“潦倒新停浊酒杯”中有无限悲苦之意。酒在诗词中意象众多,需要深刻挖掘体味。教师面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了解学生理解能力,深入浅出进行讲解。
二、概括总结诗词中意象的含义
        酒作为一种饮品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开来,出现在君臣的宴会上,出现在饯别的长亭里,出现在文人墨客的孤灯前。在诗词里,酒的意象大致分为几类。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有:“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从水酉声。一曰造也,吉凶所造起也。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这是酒字的释义。
悲苦孤寂。如“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豪迈洒脱。

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怡然欢欣。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依依惜别。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师应在课前备课时对需要讲解的诗词意象进行归纳总结,再在课堂上通过不同诗词的横向比对,加深学生印象。例如,在讲解诗词中的:“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时,此句的含义是:在军中设下酒宴送别即将归去的人,乐师在用胡琴、琵琶和羌笛吹奏乐曲。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期望,那么此时,在宴会上的酒就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代入具体场景使学生共情
        教师在对古诗词的讲解中,需要引入对诗词意象的解读。如对于《送元二使安西》的讲解,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写景,营造出一种清新怡人的氛围。而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道尽了浓浓的离别之情。这是极尽画面感的诗句:行人已经背上行囊准备离去,而友人则又斟满一杯酒递上。向西出了阳关就是一片孤寂荒芜,放眼望去再无故人,于是友人叮嘱行者万自珍重。行人念及于此,一定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别离的惆怅都在这一杯酒里了。这其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意,正是中国诗词的魅力所在。而要使学生产生共情,更加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和歌曲,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思想感情。比如与《送元二使安西》相关的歌曲就有古琴曲《阳关三叠》,可在课堂上播放。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四、适当拓展意象背后的相关知识
        以中国酒文化为例。中国酒文化不仅体现在酒这种甘美的饮品上,更蕴含在酒具、酒令、酒的品种等等方面。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有:“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这其中的“分曹”和“射覆”就是酒令。类似的还有的“觞政,“猜谜”等。古人行酒令以规定赏罚,诗人和家人行酒令,其乐融融,也与        下文的“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形成了对比。而至于酒具,则更是种类繁多。在商周时期,酒具上承载了众多的中国文化,早期青铜酒具的使用还体现了封建礼制。酒具在诗中则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其的“夜光杯”就是玉石酒具。试想诗中描写的情景,晶莹的琥珀色的美酒倾倒进莹润的夜光杯中,将军欲饮时,帐外却忽然传来阵阵琵琶声,催促他上阵厮杀。这是戎马倥偬的豪迈,诗人的情怀蕴藏在诗句之中,仿佛在岁月长河这头的我们仍能透过文字嗅见酒香。
当然,中国酒文化的相关方面极多,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介绍,教师应当有选择地讲解相关部分,突出重点,避免降低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肖爱群.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7(07)
[2]司雪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亚太教育,2016(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