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
摘要:建国初期新中国历史的发展由战争转向和平,由动荡走向安定,政治策略的新需求不仅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政治宣传画艺术表现自身发展的必然。本文将以历史时期为线索,分析1949—1956年具有代表性的宣传画,把重心放在这一时期的宣传画的内容上来进行深度分析。
关键词:宣传画;人物形象,图像符号
一、宣传画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宣传画人物主要分为四大类进行深入宣传画中人物的符号意义以及他们与周围物品之间的关系,探讨人物所处于的历史生活情境,并分析作品在特定历史时期如何与国家的权威和政策宣传相互意义指涉,总结出这一历史时期人物符号的不同特点,以便在结论中归纳总结这些人物符号在时代中的变迁。
1、家庭场景中的毛泽东肖像
自从毛泽东制定的文艺方针政策后,毛泽东的肖像在建国初期更是频繁的出现在宣传画中,更多地出现人民群众当中。1949年建国后,民众就通过了敬拜毛主席的画像作为对人民英雄的敬仰,毛泽东画像变成一种时尚,因此毛泽东的画像成为了群众家庭中最受敬重的物件,成为了党的领袖最鲜活的红色印记。
2、新中国建设的工农兵群像
工农兵的群像为了显示高度一致的纪律性,宣传画中的人物通常会身着统一的服装,线条清晰、色彩十分明快鲜艳,通常以红色或者黄色为主。这类型的宣传画中火车作为实用性的符号,暗示着中国工人的自制能力,也暗示建国初期中共把火车建设放在优先的地位,也高度重视铁路事业,图中的标语也与当时的大环境背景相辅相成,努力激发工人的工作激情,形成一种充满干劲的氛围,不仅有强大的号召力去推动其他工人群体投身于新中国的工业建设,也给普通百姓或者年轻人树立标杆,鼓舞铁路建设和工作中的竞争意识。建国初期的宣传画中描写工农兵形象的宣传画占有很大的篇幅,尤其是描写工人在工作场合中的形象,来突出工人的行动力。
3、女性形象的转变:朴素或中性化化的女性形象
建国初期当时对妇女思想得到解放,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提出男女权利平等、一夫一妻制,男女都有参与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大多数宣传画能表现出鼓励妇女参与到解放军的训练当中,从军是一项比较艰苦的经历,鼓励女性去参与其中,参与高难度的军事活动,表现出了女性也被英雄化,可以向当时的男性一样从事高难度的工作。也可以从侧面推断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男女样貌的差异性逐渐缩小的趋势。
二、中国宣传画图像符号运作规则
1、领袖崇拜的符号运作。
以毛泽东为代表,构建出具有权威性的单一政治人物,并且能引发群众对其的狂热崇拜。领袖的权威性增强同时也会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正统性增强,表现出大国崛起的气势,宣传画透过领袖崇拜的符号运作以促进爱国情怀。
从图像结构来看,毛泽东的符号作为肖像画的形式被放置于画面结构中上方,并且出现在普通家庭场景中显眼的位置,并且大多数构成仰视的观感,来对观看者日渐崇拜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毛泽东也出现在人民群众的身边,与群众形成良好互动,以形塑造亲民的领导人形象,这样的形象大多表现推动为毛泽东访问参与指导劳动人民工作的情景,不仅能推动劳动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也能深化人民离不开毛主席的社会心理。虽然毛泽东出现在群众的身边,但他在画面中仍然能成为视觉的焦点,并且能在服装和动作上凸显出硕大、高调的形象,保持自己的威严。
2、敌我矛盾的符号运作。
中国宣传画还较多的运用敌我矛盾的符号运作,在敌我矛盾的符号构建中采用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二元对立是一个由两组相关的类目组成的系统,以最单纯地形式包含宇宙万物。在中国宣传画中,二元对立的结构被广泛的运用到图像中,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形象都有鲜明的特色,黑与白能使人一目了然,观看者能耐明确敌对者。共产主义与帝国主义的二元对立,以煽动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及强烈的的赶超英美的意愿,在建国初期这一主题表现的极为明显,通常正面人物为社会主义写实主义风格的工农兵群像,占据画面的绝大部分,显得顶天立地、器宇轩昂,他们一般都具有强健的体魄,三大五粗的身躯;而反面人物则出现在右下角或者最底端,为英美帝国主义的漫画形象,他们的形象往往是落魄的、狰狞的、狼狈的、容易使人产生厌恶与反感的心理情绪。这类的二元对立从图像结构而言,呈现书画篇幅比例与位置的对立,然而从绘画形式而言,也存在写实与非写实的对立。这样二元对立不但能让群众树立起时刻对抗外敌的防御心理,树立正确的“敌我观”,并且能激励工人与农民为了超越美英帝国主义而奋力建设中国的积极性。
3、阶级身份的符号运作。
中国宣传画同样具有深刻的阶级身份符号运作,尤其是在毛泽东时代,由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宣传海报便是官方话语表达与控制机制的视觉化结果,能直接诉求与那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后方民众,为民众形塑典型化的标杆与榜样,鼓动民众劳动与生产,有效的引导群众参与政治运动,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同时,大量的宣传画以农业、工业、军事题材为绘画主题,被完全的“去精英化”,采用通俗易懂的且直观的人物符号来展现社会政治生活。
4、文字讯息的符号运作规则
中国宣传画的文字讯息为海报的组成部分也有一定的运作规则,在画面中起到了意义传达作用并没有很强烈,这也是由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文盲比例较高的大国,群众接受图像讯息为主,文字讯息只是一种辅助性符号。图像能够更加直观又简明的形成宣传画作用,文字则加以配合,促进了图像的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中国宣传画会配有英文翻译、法文翻译以及德文翻译,有些位于中文字的下方依次排列。这些标有西方翻译的宣传画会被大规模运往欧洲国家以及美国,由当地的毛泽东思想追随者分发,表现出毛泽东努力将中国无产阶级文化以及社会主义的国家形象传播到世界各地,甚至是资本主义国家,以预示中国毛泽东思想对全球都有深远的影响。
结语
本文以图像符号学分析中国在1949—1956时期的宣传画文本时,认识到了宣传画中所包含的社会记忆与政治记忆,以及其投射出特定时代审美取向。透过历史的产物回溯到社会变迁,在观照历史的同时提出客观的批评,从而重新审视历史。
中国宣传画磅礴又温暖的红色基调总体塑造出的是一个为了终极理想而被无限强化的符号体系,其克服了象征性与多义性的符号体系系统,使得符号与政治事件的关系紧密配合,形成视觉意象与意义形态控制相统一的机制,勾勒出了具有浓烈新中国阶级文化特色的政治生活图景和美学意象。其大量运用了社会主义写实主义或革命写实主义的绘画手法,但这种形态下的写实并非完全真实生活的反映,是经过政治考量后被选择和建构的真实。曾经张贴于街头巷尾、出现在群众家里的中国宣传画已然成为了拍卖会或古玩市场的附属物品,成为了收藏家们所青睐的藏品,其他艺术的发展使得中国宣传画逐渐边缘化,离开了人们的视线中。
中国宣传画作为新中国发展变革史的写照,记录了中国所经历的曲折、复杂的道路,它深深影响了一代人的思维观念,构建出了关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参考文献
[1]吴学夫,黄升民.大国图腾:承载六十年国家理想的公共图像[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8):3.
[2]加里宁.论招贴画艺术[J].中行译.美术研究,1959(2):62-63.
[3]伊凡诺夫.谈政治宣传画[M].乌蓝汉译.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1954:9.
本项目由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资助(省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