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高校学生抑郁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彭晓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学生工作实际出发,报告了一例患有抑郁症的高校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南京  210036
        摘要:本文主要从学生工作实际出发,报告了一例患有抑郁症的高校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通过个案提供的相关信息,咨询师结合该生实际情况,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等综合治疗手段,帮助其“认知重建”,克服情绪障碍,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的生动案例。
        关键词:抑郁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
        一、一般资料
        小H,男,19岁,汉族,某高校大二学生,独身子女。家庭收入状况较好,父亲为苏州公司职员,母亲是家庭主妇。该生身高178cm,体型偏瘦弱,高考和入学体检未发现重大躯体疾病,有轻生的念头。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1、主诉:大二开学以来感觉不适应,无法投入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最近一周明显情绪低落。现阶段,每天焦躁不安、不想吃饭、不想社交、夜晚失眠,课堂效率低下、看不进书。平时喜欢弹吉他并达到专业水准,但对生活提不上兴趣、胃痛、注意力不集中等两月余。
        2、个人陈述:我小时候成绩很好,但是长大后对学习提不上兴趣以至于高考失利,进入一般院校。我喜欢弹吉他并且在高中时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在上海的乐队节表演过。我想学艺术但是家里人不同意觉得没前途、不务正业,所以我只能业务练习。但是现在渐渐觉得弹吉他也很无趣。大二开学以来我觉得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很焦虑、烦躁,觉得每天都很重复、单调、枯燥,感到很累。不久觉得自己上课不能专注、情绪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头昏、恶心、胃痛、失眠,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看书效率降低,总会受干扰而中断,学不下去。我跟家人说了自己的情况想去医院治疗,他们觉得我小题大做拒绝了我的请求。近几天症状主要是:自己的反应灵敏度下降、记忆力衰退,四肢无力、白天瞌睡犯困、夜晚情绪亢奋等。虽然坚持上学,但经常有轻生的想法。感觉根本无法静下心来看书,而不看书使我更加烦躁不安,同学们都在努力学习,我就是一个废人等等。各种各样的想法经常纠缠着我,使我心里极度的痛苦。家人的不理解、高考的失利都像无形的枷锁。看着身边忙忙碌碌的同学既羡慕又觉得人生可悲。心里拼命安慰自己:你就是个普通人,按部就班的生活就好。渐渐地,我再也无法安慰自己了,我陷入了一种绝望的境地。一个大学生,即使已经成年也没办法支配自己的意识和行为,生活了无乐趣,自己完全像漂在汪洋中的孤岛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3、观察和他人反映:来访者一直低头、眼神躲闪,头脑反应清醒、思维能够较正常,自我陈述能力和自知力完整无缺,主动寻求治疗。情绪能够感到明显焦虑、有轻度抑郁迹象,表现出了较强的自卑、敏感和对自我的怀疑,为自己现阶段的表现而自责和忧虑。自诉尽管知道这样的消极情绪对身心不利,但就是无法自主排除干扰。未发现幻觉和妄想。
        询问班级同学,认为来访者除不爱主动与人交流外,其余学习、生活与班级同学保持一致。未发现其明显抑郁情绪,只是在平常交流过程喜欢的歌手、了解的事务是绝大部分同龄人不清楚的。
        三、测验与诊断
        1、心理测验:
        根据艾森克人格个性问卷EPQA(成年人)测试报告,求助者情绪因子14分,外倾—内倾型因子11分,掩饰性因子12分,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易怒往往又有抑郁,睡眠不好,患有心身障碍,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过于强烈,同时掩饰能力强。
        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测试报告,综合结论求助者没有焦虑症状。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测试报告。求助者有轻度抑郁症状。
        2、诊断:轻度抑郁症状。
        3、鉴别诊断:
        按照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基本协调统一,主观和客观基本一致,有自知力,人格和个性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初步可以考虑为心理方面存在异常。
        求助者语言表达流畅,思维逻辑清晰,有强烈的求助愿望,无幻觉妄想,不存在感知觉异常,因此可以排除患有精神分裂症。求助者虽伴有烦躁、焦虑情绪的表现,但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求助者表现出的焦虑症状与抑郁症状相比,焦虑症状不明显,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测试报告,求助者没有焦虑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求助者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有强烈的无用感和自卑感、兴趣缺乏,连续两周以上伴有睡眠紊乱、焦虑烦躁等症状,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
        测试报告,求助者有轻度抑郁症状。
        四、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改善不良认知观念,减轻焦虑情绪,减少心身症状,能够正常参加学习。
        2、远期目标:完善个性,实现心理问题的彻底解决,实现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自我满意。
        五、咨询方案:
        1、方法:采用认知行为方式进行咨询。


        2、原理:经过对来访者的耐心倾听、详细询问、仔细观察、多次测试、全面分析,做出明确的心理诊断后,开始于求助者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确定咨询方案。初期依据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的原理和方法,从关心求助者出发;中期依据认知主义的相关治疗理论和技术,从改变求助者错误认知出发;后期依据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技术,从改变求助者行为方面进行入手。
        3、双方责任与义务:
        1)来访者: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信息;配合咨询师按商定时间进行咨询;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每次咨询后,结合咨询内容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进行总结,下次带给咨询师;按规定缴费。
        2)咨询师:按照约定提供咨询;对来访者的一切资料和信息进行保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平等友好;反歧视原则;心理咨询工作的局限性;协商一致;避免双重关系;转介等。
        4、时间与收费:
        时间:每周二、周五各安排一次咨询,每次约1小时。共咨询8次。
        收费:免费
        六、咨询过程:
        在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后,结合求助者的具体情况,咨询师运用情绪宣泄疗法、思维阻断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对求助者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一)宣泄情绪
        来访者因为在生活中出现问题,再加上学业上挂科两门,心中充满无助、焦虑、不安情绪等。因此,让求助者把内心的委屈和郁闷发泄出来是解决求助者内心困扰的关键一步。待来访者情绪稳定之后再开展后续相关咨询。
        (二)积极自我暗示
        情绪宣泄之后,咨询师请来访者聊一下曾经让自己开心的一些事情,在分享的过程中引导来访者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遇到事情的时候暗示自己往好的方面想,不要沉浸在以前后悔和自责中,远离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
        (三)重新认识父母
        积极自我暗示之后,让来访者聊一下父母,“爸妈很辛苦,把最好的都给我,虽然不能让我报考艺术,但是会满足我买吉他、音响的要求。”“这周从家回来的时候,爸爸给我装了两个苹果,我留了一个放在那,不舍得吃,因为是爸爸给我的,看它心里就觉得很开心。”回忆着与父母相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来访者嘴角洋溢着美美的笑容。
        (四)改变认知和行为
        重新认识自己父母后,来访者好像突然间意识到什么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他告诉咨询师,再次见到他将会是重新的他,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心结所在了,也愿意努力从认知和行为上去改变,积极复习,准备接下来的考试,争取大学顺利毕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有机会再继续深造。
        七、咨询效果评估:
        咨询阶段,来访者的认识和体会摘录如下:“随着我情绪的提高、认识的加深、实践的体验,我对病因有了较深的了解,并自觉主动地改变自己,”“今天一天我基本没有什么症状,听课效率很高。”“做一件事,只要自问无愧良心,就大胆地去做……不要患得患失。”“事实证明,当我对自己降低了标准,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以这样的心理状态复习,不再与别人攀比,不知不觉中,我的成绩渐渐提高,慢慢赶上去了。”
        数月后,来访者再度与咨询师见面,他写道:“通过咨询,我还总结了几点:1)我要把学习目标定低一点。我原先追求优秀,现在我只定中等的目标,这样就轻松了,学习也更有兴趣了。2)正确认识自己,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我以前对学习患得患失……今后我要提高自信心,提高辨别力、免疫力。3)用所学到的心理卫生知识保护自己……遇到逆境不再沉沦而要奋斗,要依靠良好的心理状态去争取光明。”
        综上所述:来访者充分认识了自己的歪曲认知,并勇敢地通过实践进行了行为矫正,基本改变了不良的认知结构。失眠、乏力、烦躁不安等已大为减轻,头昏、胃痛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并恢复了正常的学校学习。
        随访一年,2020年,来访者参加了工作,成功被心仪公司录用。
        参考文献
        [1][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6,44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107~109
        [4]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6~95
        [5]杜文东,《医学心理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