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叶健明
[导读] 摘要:实验教学是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具有课堂理论教学和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511442
        摘要:实验教学是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具有课堂理论教学和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实验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教学实施过程、课后总结讨论等环节,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本文就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现状;问题;对策
        一、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现状
        目前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专毕业生和大专毕业生,少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实验技术人员,近些年高校为提高实验科研技术发展。开始引进高学历实验技术人员。使得实验技术队伍教育层次两极分化,没有形成合理的梯形结构。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1.数量不足,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
        调查发现,专业实验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特别是几所刚升本科的师范院校,专职实验技术人员都非常少,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现有的人员中年龄偏大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某高师院校专业实验教师状况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某校生物学科实验技术人员的平均年龄已达49岁,实验教师的后备力量明显不足。从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人员、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明显偏低。从总体分析,各高师院校的实验教师人数、学历、年龄、职称没有形成合理的“金”结构。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地位不高有很大关系。从实验技术队伍的地位来看,高师对实验人员重视不够,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处于“辅助之辅助”地位。与高校对实验仪器、设备等硬件的投入相比较,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软件”建设受到忽视。师资管理和规划层对实验室软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实验师资队伍结构的长远合理规划。
        2.实验技术与管理能力不高
        实验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它涉及实验教学、实验的设计指导、实验仪器操作维修,这项工作需要与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学生等多方面的紧密配合,既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还需要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调查发现,随着近年来高师办学条件的改善,高师仪器设备在数量和档次上明显改善,但硬件的投入的同时往往会忽视软件环境建设,即忽视实验课程内容设置、课时安排以及配套服务与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忽视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提高,就不能最大的发挥硬件投资效益。因为技术人员素质低、管理落后等原因而出现了设备闲置、难以物尽其用、资源效益得不到良好发挥的现象,在调查的每所高校中都不程度的出现。
        3.思想认识不足,人员流动大
        调查中发现,在基础实验教学岗位和实验室工作的一些同志普遍认为工作量大,影响业务水平提高。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将实验师资队伍,尤其是技术人员视作单一的教辅人员。定位的偏差造成他们在评职、晋升、待遇上和教师系列形成明显差别,出现了使用多、进修少、关心不够的情况,致使实验师资队伍知识更新慢,挫伤了实验师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这种工作环境下,不少实验室管理人员从思想上也不重视自己的工作,造成人员的不正常流动,这对保持实验技术队伍的相对稳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如在笔者调查的一所高师中,原来还有5名实验技术人员,但考学的考学、调离的调离,到现在已经没有一个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了。
        4.参与实验教学人员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据笔者调查,由于连年扩招,学生数量多,专业任课教师不足,一些学校的实验课就由实验室管理人员代课。实验室管理人员代课对于扩招带来的实验课教学压力起到暂时缓解作用,但是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结识结构不完善,实验实际操作技能不高,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缺乏,因此实验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解决实验技术人员存在问题的基本对策
        1.科学引进人才,适当调度人才,合理分流人才
        目前高校在引进实验人员时要求条件不断提高,大部分高校不仅要求专业对口,还要求研究生学历,甚至需要博士学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快速提升。但是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形成合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分步骤适当适时补充实验技术人员,形成老中青梯队传帮带,高中初级职称分布合理,男女比例适中,与各学院学科发展相适应的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对于部分高校因引进人员职数的限制,引进实验技术人员比引进专任教师难得多,在实验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鼓励专任教师兼任实验技术管理岗位甚至转聘到实验系列岗位,或者不同院系相关专业背景的实验技术人员统筹安排岗位,或者打通同城高校相关专业背景的实验技术人员互聘通道。对于符合其他系列任职条件,又有转岗意愿的实验技术人员,在其他系列岗位有空缺职位的情况下,允许向其他系列转岗,如转岗到教育管理系列或专任教师系列。这样通过打通政策壁垒,合理调度配置人力资源,逐步形成能进能出动态平衡的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用人机制。
        2.科学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工作任务如何划分,既考验领导的管理能力,也是实验技术人员各司其职,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工作的稳定剂,是保障实验技术队伍制度建设执行力好坏的关键。按照实验室场所划分责任区,发生在该责任区内的人员进出、财产变更、设备故障、后勤保障等一切事务均由该负责人处理;按照工作任务性质划分负责人,如实验室环境装修改造、设备采购、设备维护保养、药品采购和发放、办理固定资产手续、安全管理、财务签字报销等事务,安排专人负责;按照负责仪器设备划分责任人,如技术含量较高,操作技能复杂的大型仪器设备,需要专人专管。以上几种分工方式,各有优缺点,因完成时限长短不一,往往可以根据个人工作量负荷程度,灵活调配安排。只有每一个实验技术人员职责明晰,每一个工作任务责任到人,每一个实验场所分管到位不留死角,才不会出现人浮于事,出工不出力,甚至增加内耗大大降低工作效率的现象。
        3.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建立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离不开培养、提高和政策导向与激励机制。因此要合理设置职称岗位,制定一套适合实际的职称评定、晋升政策,并予以公示,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技术人员打消顾虑。肯定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成效,制定奖励政策,以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的上进心,全身心地投入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由于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现状,很难申请到项目,所以高校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应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对致力于实验室的技术研究、开发、设备的革新等项目设立实验技术成果奖,对于辛勤工作、科学管理、操作规范的实验技术人员设立实验室管理优秀奖等,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4.以人为本,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现有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是提高实验队伍整体素质的必要手段。通过学历教育,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知识层次;通过短期培训、进修学习、会议交流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务知识、先进技术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活动,如新开实验或引进新技术的上岗培训;常规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培训;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的培训;专业外语知识培训等。不仅可以拓宽实验室人员的视野,找出差距;强化实验技术队伍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实验技术水平,也能够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技术支撑。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现状不利于学校实验室的发展,不利于实验教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效率达到理想值成为当前的首要问题,这三大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实验室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义遒.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在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第二次全国实验教学改革研讨会(南京)上的讲话[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4).
        [2]易红.PBL高校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
        [3]陈元魁,等.当代高校教师素质建设的理论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6.
        [4]马涛,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数量与结构实证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