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黄绥淼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
        广西横县马岭镇农业水利站  广西横县  5303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制约了水养殖业的发展,破坏了生态平衡。针对这一情况,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路径下,探索不同鱼类的食性,控制水体中不同营养级生物群的数量,从而达到以水养鱼的效果。从以水养鱼和以渔养水角度出发,探索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
        关键词:水产养殖;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逐渐深入,我国社会各界对于环保问题形成了高度的重视,各领域在实际的运行发展过程中,均结合环保理念采取了一定的环保措施。水产养殖行业中养殖过程烦琐复杂,需要针对养殖中的各种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真正实现环保理念的深度融入,妥善处理养殖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提高水产养殖行业的环保性。
        1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的相关内容
        ①对水质环境有较高要求。水质环境是水产养殖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进行水产养殖时要全面考察养殖区周边生态环境,确保水源充分,并且未被工业废水、生活垃圾等污染。要对水源进行质量检测,淡水养殖水环境pH在6.6-8.5、DO值在5mg/L-12mg/L、氨氮要低于0.2mg/L,这样才能保障水产品健康生长。水产养殖区域要确保充足的光照时间,最好能够控制水温处于20-30℃,充足的光照能够起到一定的杀菌效果,且能够让水产鱼类更好地生长繁育。在建设水产养殖区时,要按照标准化要求设计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防止因为进排水系统堵塞等问题影响水质。②选择搭配合理的水产品。确定水产养殖区之后,需要选择养殖的水产品,养殖户需要充分了解水产品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等,科学划分养殖区域,为其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养殖户在选择养殖产品时首先要考虑市场需求,根据水产养殖周期调整水产品养殖品种和规模,以保障经济效益。例如,陕北区域以水库、淤地坝为主,主要以鲤鱼、鲢鱼、草鱼、鲫鱼等淡水鱼为主,为了提高水产品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其搭配比例应该分别控制在10%、50%、25%和5%左右。确定好养殖品种后,要严格把关水产品幼苗,选择证件齐全的供应商进行采购,确保种苗有经过检疫,严格把控种苗质量,防止因为水产品质量问题对整个水产养殖生态造成破坏。
        2水产养殖对水域造成的污染
        2.1饲料残余物、排泄物、分泌物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在水产动物养殖,特别是池塘水产动物养殖中,人工投喂饵料是保证水产品健康生长发育的主要方式,是水产动物获得蛋白质和能量的主要来源。但很多养殖户不能按照水产动物的实际需求科学搭配、合理投喂,很多养殖户为了保证动物能够采食到位过量投喂饵料,过量的饵料不能被利用,沉积在水底异常堆积发酵,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使水体当中的氨氮含量显著超标,水中的溶氧量显著下降,最终影响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会造成窒息死亡。有些饲料成分不能被水产动物利用,被排出体外后,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产动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还会通过发酵转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影响动物机体免疫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会损害水产动物表皮细胞的完整性,甚至影响鱼群的免疫功能。当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浓度达到一定标准之后还会造成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不能够与铁结合、造氧能力下降,从而造成缺氧与神经麻痹,最后窒息死亡。
        2.2化学品残留的影响
        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使用某些化学制剂,例如使用杀菌剂,为了消灭水中的寄生虫,控制水中疾病的发生,以及使用杀藻剂,降低水中植物的繁殖效率,减少水中植物的繁殖产量。长时间使用化学制剂,对于水产养殖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污染,不仅污染了周边水域的生态环境,还对周边的土壤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水产养殖周边的水体以及土壤质量大大降低,水产养殖中使用的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状态变化,对于水产养殖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3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有效策略
        3.1加强先进水产养殖净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域的利用效率,应将水体当中的各种残余物、代谢物、悬浮物、各种盐类进行净化,提高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率。污水处理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主要是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就是通过过滤机械增氧、池塘底部清理等多种手段,去除各种污染物。化学处理法是在水体当中添加相应的化学药物,提高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使用络合剂络合金属离子,达到去除水体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生物处理法是使用各种生物制剂,有效去除水体当中的有机物氨氮和各种亚硝酸盐等物质。主要工作原理是选择和培育有益生物,如利用某些微生物和水生植物来调节水质,达到净化水质、控制水体环境质量的目的。应充分认识到不同处理方式有着不同的处理效果,并结合具体养殖的水产动物种类综合采取各种处理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3.2大力倡导绿色养殖
        近些年来,我国的绿色化理念渗透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水产养殖产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应大力倡导绿色化养殖,鼓励和支持绿色养殖项目,全方位强化绿色养殖的有效性。由相关部门建立起养殖支持体制,将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与指导落实到养殖产业中,促进水产养殖活动的科学、绿色化发展。养殖产业构建科学化绿色化的养殖模式,积极借鉴先进的水产养殖产业模式,加强资金补助的投入力度,规范污水排放和养殖活动的科学性。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帮助养殖户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和养殖水平,消除不规范的水产养殖行为,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强化对水产养殖产业的技术支持,保证养殖户运用科学、绿色的养殖技术,渗透绿色养殖的新观念和新技术,加强对水产养殖户的有效指导,引导养殖户科学养殖排污。加强对环保问题的重视,正确、合理地使用农药等化学物质,避免对水环境造成污染,推动水产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
        3.3做好水产发展,优化水产品结构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可以邀请渔业专家对养殖区域的环境进行探究,实现科学立体养殖。鲢鳙是水产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鲢鳙能够吃掉浮游生物和微生物,有助于水体自然净化和恢复水质,以渔养水,让水产业达到提升质量和效率的目的。目前大部分人认为水产养殖对环境只有负面影响,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是所有的水产养殖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只有高密度、不合理的投饵型养殖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能够对生态环境起到净化和修复作用。这就需要发挥渔业净水抑藻和固碳等生态功能,协调好生产和生态之间的关系。发展生态渔业,缩小网箱养殖面积,禁止库湾养殖作业,推行现代化的尾水处理设施,推广生态养殖基地。在养殖区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渔文化活动,结合捕渔、渔船、渔歌等推出吃鱼、打鱼、钓鱼的体验游,真正做到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同时,推广循环水养殖、稻鱼共生、稻鳖轮作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变,水产养殖行业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根据对现阶段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普遍的污染问题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此背景下的水产养殖行业人员应合理规划,对养殖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致力于降低水产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推动水产养殖行业未来的更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伟伟.水产养殖和渔业水域环境的关系[J].北京农业,2019(32):138-139.
        [2]马从丽.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9(20):79-80.
        [3]黄秋凤.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防治的探讨[J].当代畜牧,2018(14):84-85.
        [4]孔烁,李新凯,刘峰,等.水产养殖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J].农家参谋,2018(2):211.
        [5]凌建海.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J].农家参谋,2020(4):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