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 何洋洋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何洋洋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由于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具备超强的承重能力以及防水等能力,可以将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故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东亚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由于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具备超强的承重能力以及防水等能力,可以将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故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实践阶段,对该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探寻出最佳的技术方案对推进建筑工程事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为使建筑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重视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十分有必要,其目的是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提升,并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期限。由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与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探究。
        1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优势
        (1)建筑工程实施环节,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提升结构强度性能,特别是在建筑支撑结构、承重墙部分的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优势更加的明显。(2)建筑工程实施环节通过混凝土施工技术,保证建筑防水性能合格,整个结构性能符合实际使用的需要,不会在运行中存在漏水等问题,大幅提升工程项目运行的安全性。(3)与其他技术对比分析,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操作简单、效率较高,能够有效的降低项目实施成本,缩短施工时间,进而可以全面提升工程的质量水平。
        2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常见问题
        就实际来看,很多混凝土制作单位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存在各种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问题。如混凝土蜂窝、麻面、空洞等就是较为常见的问题。混凝土蜂窝是指混凝土结构的局部存在结构疏松导致砂浆、石子之间存在较大空隙形成蜂窝的一种质量问题。混凝土麻面是指由于混凝土结构局部弧线少浆,致使混凝土表面粗糙、存在凹坑的一种质量问题。混凝土空洞致使混凝土结构内部或表面存在较大空隙的一种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如果没有妥善解决,都会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造成影响。混凝土构件露筋现象也是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具体是指混凝土内部的钢筋,包括箍筋、架立筋、主筋等不同程度暴露在混凝土构件表面。这一质量问题若没有得到解决和控制,会导致钢筋生锈、腐蚀,久而久之,就会对混凝土结构整体质量造成危害。除此之外,混凝土强沉降、钢筋变形等都是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常常发生的质量问题。
        2.2产生原因
        导致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各种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很多,且十分复杂,具体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分别为材料质量原因、施工技术原因、施工管理原因。首先,就材料质量而言,如钢筋质量、混凝土质量没有达到施工要求、技术要求,那么施工技术水平再高,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其次,就施工技术而言,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常常会出现混凝土配置不科学、钢筋安装不规范、浇筑不合理等技术问题,这也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最后,就施工管理而言,如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也会对施工的顺利有效开展造成影响,甚至导致各种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最终出现质量问题。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
        3.1选择材料
        从混凝土结构施工顺序来看,第一步是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根据工程要求和条件等因素,如骨料的直径范围、水凝剂、水灰比、水泥种类等,科学确定混凝土原材料。其中,需要特别注意水泥材料的选择,不同类型的水泥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影响较大。在选用水泥原料时,需要对水泥的凝结时间、比热容、粘度等参数有全面了解,在保证原料质量符合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口碑好、价格具有优势的品牌,实现质量与造价的平衡。


        3.2配比控制
        混凝土结构是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质量会对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在混凝土结构具体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必须严格配比混凝土。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灰浆、砂石、水、辅助材料制成,材料需要由搅拌机完全搅拌,配置施工所用的混凝土。施工人员需要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检测混凝土配合比,了解和掌握水泥、砂石等指标。为了能够根据不同组成材料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配比混凝土,应注意加入材料的次序和控制拌制时间,从而提高混凝土质量。
        3.3搅拌及运输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注意影响因素,同样在运输过程中也应有专业的运输技术,以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在混凝土搅拌时,各种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搅拌,要注意材料的加入顺序和搅拌时间,以便获得适当的混凝土强度。此外,还要注意搅拌过程的外部环境,温度高会使搅拌过程需要大量的水分,以避免混凝土过于干燥;但当天气湿度较大时,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含水量,甚至会稀释混凝土,无法达到质量标准。混凝土搅拌后,需要及时地运到施工现场,所以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施工现场都配有专门运送混凝土的搅拌车,可将混凝土直接运到施工现场并进行浇筑作业,减少了装卸工序,也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运输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突发因素,避免影响混凝土质量,如降雨或交通拥堵,使到达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无法使用,这将增加施工成本和工期。
        3.4浇筑
        浇筑一直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核心,施工人员做好浇筑准备工作。同时,对工程设备的配置进行检查,从施工的具体步骤入手,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在浇筑混凝土结构的过程中,要避免混凝土材料的离析现象,施工人员应严格控制出料口与模板之间的距离,两者之间的自由倾落应控制在2m以内。第二,在浇筑作业开始前,施工人员将用水泥砂浆将模板底部铺垫。砂浆厚度应控制在50mm~100mm。第三,浇筑墙体部件和梁柱部件后,为了防止这两个部件的接缝发生开裂问题,需要保证部件的完整性,并静置1h~2h。第四,施工人员要遵循方向性原则进行混凝土浇筑,严格控制各个环节,使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3.5养护
        养护技术是建筑工程中减少混凝土裂缝最有效的措施,是为了减小混凝土构件的内外温差,降低砌块的冷却速度,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裂能力,也是混凝土浇筑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良好的养护不仅可以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作业完成后的12h内,应进入到混凝土养护环节。养护工作通常是在将模型移除后进行,主要采用浇水养护方式。混凝土养护有一定时间要求,但并非完全固定,具体情况还要根据现场条件而定。施工人员应适当提高养护环境的温度,减缓混凝土的冷却速度,避免构件内部出现较大的温度应力,使混凝土构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避免混凝土构件因表面开裂而出现塑性收缩过25℃。在风雨天气要做好相应的防护遮盖措施,在混凝土构件周围设置明沟排水,以确保混凝土构件质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质量会给整个建筑质量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加强管理和控制。施工单位落实相关质量控制措施,应用先进施工工艺技术,从而可以全面的提升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水平,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避免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黄世宁.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裂缝的产生与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0):32-33.
        [2]李浩霖.浅谈混凝土施工工艺在控制混凝土裂缝方面的措施[J].科技信息,2010(07):256.
        [3]袁冬寒.地产项目体育会所地下室工程事故分析[D].汕头大学,2012.
        [4]温朝斌.客运专线箱梁质量混凝土施工初探[J].山西建筑,2009(32):148-149.
        [5]崔先泽.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分析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279-2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