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思维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6期   作者:田志良
[导读] 科学的探究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意识是中学阶段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
        田志良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
        科学的探究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意识是中学阶段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其主要就是让学生将彼此孤立、缺乏“活性”的思维点创造性地发展成为连续状态的过程。实质是:以知识为载体,强化并完善学生的思维过程,最终达到自己学会学习的目的。这种思维方法的培养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十分必要。其具体操作如下:
        在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老师强调“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怎么想的”“有哪些问题”等,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状态,同时写下自己的想法与问题,再通过相互交流,挖掘自己的思维漏洞,规范自己的思维过程,养成良好的动脑习惯,同时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在课下自主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个别指导,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探究思维意识形成的关键在于课下老师对学生思维的跟踪检查,严禁蒙混过关。要想真正让学生从 “被动” 思维变为“主动”思考,在实施过程中还要通过同桌之间“互查”、小组“检查”、老师“抽查”的方式达到人人过关,对于不诚信学生或相互包庇同学要“追究责任”,让他们“付出代价”。其主要目的是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因为课外自主学习状态是衡量学生是否主动学习的标准。
        当然,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学生大脑会出现空白,根本不会去想,不知怎么想,也不知想什么。所以,问题关键是教学生“想”的方法。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教学生去思考:
        一、学生不会思考或思考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对题意的理解不透,不明白个别关键词或术语的意思,此外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从而导致不会去思考,故此,我们要让学生理解题意。
        二、说文解字。中国有句成语:顾名思义,说的就是,汉字有汉字的书写特点,更有其内在的内涵。例如“觉悟”一词:其意义就是“看见我的心”。

“惩”字的意思是“征服心”,类似的还有“孝”、“和”等,在化学中的“烃”、“羟”、“羧”、“氧”、“铝”等都可以这样去理解。
        三、提问质疑。看到一句话,拿来一道题我们不会做或不理解,至少学生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是词不理解,还是概念不清晰?是数据的内含糊涂还是语句的指代不明?都可以提出来。不会的地方可以写下来,自己看书或与同学商讨。
        问题是思维的载体和动力,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激发思维,至少不会有深入的思维。提出问题,就是思维的开始。
        四、学会联想。也就是就会举一反三。语文课,雪化了可以想到春天;化学课,学习氯气的制取,应想到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学到氯的性质应想到溴与碘的性质。
        结合化学学科思想与现行的教学方法,我认为课堂教学应有下面的模式:
        一、自主学习:(粗读:宏观建构;细读:解析字词;品:理解内涵,质疑提问)
        二、二人互助:相互检查分享,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三、问题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写在黑板上,老师了解学情。
        四、启发点拨:老师展示个别问题的思维方法;或向学生抛出思维性的问题与知识性问题,突出本节的知识重点与思维重点。
        五、学生展示:老师抽查学生互动的结果,以本节知识为载体,强化学生思维过程,对不进行交流互动或敷衍了事的学生要有相应的“处罚”同时以记分的形式激励较好的学生。
        六、总结归纳:重点知识与学生思维的总结。并在课下追究个别学生的问题。
        七、当堂检测:其内容最好即有重点知识,又有思维的考查。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偶然教学事件”的发生。因为孩子的思维往往是“异想天开”,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这种“偶发事件”,其实,没有偶发事件的教学才是偶然的。千万不要扼杀学生的“异想天开”,即使是学生出现了错误,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可以把个别学生的错误转化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因此:“偶然教学事件”也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