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6期   作者:邹津津
[导读] 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邹津津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拓东第二小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描绘的画面以及诗中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
3.体会诗人对山中秋天的喜爱和归隐山林的心愿。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描绘的画面以及诗中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山中秋天的喜爱和归隐山林的心愿。
教学准备及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有人说:一万个人的心中有一万个秋天。
1.出示一组关于秋天古诗。
(1)刘彻心中的秋天是这样的,出示: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生读。
秋风刮起,白云飘飞,草木枯黄,大雁南飞,这就是我心中的秋天啊。
(2)范仲淹心中的秋天又是这样的,出示: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生读。
边境上,秋天的风光如此的不一样,雁群毫无留恋之情向南飞去了。这就是我心中的秋天啊。
(3)纳兰性德心中的秋天是这样的,出示: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生读。
我的愁思万千,心都快碎了,我脸上的泪水都是为悲秋而洒啊!
过渡: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在文人墨客的眼中大多是哀愁的,可是在王维的眼中却是清幽自在的,请把课本翻开第92页,今天我们来学习——《山居秋暝》,生齐读课题。
二、破题
(1)诗题中有一个字特别难——“暝”,它是什么意思?
生:“暝”字是指“日落时分,天色将晚”。(预设:你真会学习,借助注释来理解这个字)
确实,暝是指日落时分,所以这个字可是日字旁呢。日落时分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什么时间?傍晚。秋暝就是指秋天的傍晚。
(2)再看“居”字,又怎么解释呢?居住。(你用了组词的方法)住在山里叫山居,住在村里叫村居。居住在山里,不想让别人知道,叫——隐居。
“山居秋暝”的居就有在山中“隐居”的意思。
(3)现在,我们知道了时间和地点,你一定知道诗题的意思了?生谈:秋天的傍晚在山中居住。(评:你的表达真流畅。你说的还不错,如果先说时间,表达就流畅了)
三、初读古诗
过渡:居住在山中的王维在秋天的傍晚时分,究竟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回到一千两百多年前去看看吧。
(一)读准字音
1.请你自由地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完以后举手示意。
2.请你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你的声音洪亮,字音准确。)
(二)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3.古诗既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五言诗的节奏一般是怎么停顿的?
是的,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三节奏(出示节奏线),老师和你们合作读一读,我读前面两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
空山——   天气——
4.我们合作得挺不错,现在我们交换一下,来,试试。
5.连起来女生齐读。老师发现女生在读的时候,把这几个字拖长了一些,这样古诗就有了韵律。
6.现在,男生也来试试有韵律地读一读。男生齐读。
孩子们,你看,一停一顿,一长一短,诗味就出来了。
四、理解诗意
过渡:王维中年以后就隐居在终南山之中,春去秋来,又到了秋季,他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
1.出示图片。诗中有一句诗就写了这一幅图,你能找到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出示诗句)
导读一:是的,孩子们,又到秋季,他看到的了这样的画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导读二:孩子们,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空气真清新啊!所以王维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导读二:秋天的傍晚,王维在这山中感受到了阵阵秋意,所以王维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是的,孩子们,在王维的眼中,这不过是一座——“空山”(板书:空),可就是这小小的一座空山,却让王维感慨道——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示诗句)。(板书:留)
导读一:是啊,王维感慨道:任凭这春天的花草凋谢,我也要留在这空山之中,这就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导读二:即使这春天的花草凋谢,还有秋天的美景哪,所以我要留在这空山之中,这就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不过是座小小的空山(手指着空和留,画箭头)王维却想一直留在这山中。这山究竟有何魅力?我想这一定是因为他眼前看到的一幅幅画面。
2.出示:明月松间照照,清泉石上流。这就是第一幅。
(1)你从这美丽的图画中,看到了什么景物?请按照古诗的顺序一件一件地说。
明月  松林  清泉  山石
(2)导读:
a.是的,王维看到明月、松林、清泉、山石,所以他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这明月如此皎洁,这清泉潺潺流淌,所以他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照在这刚下过雨后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从山石上缓缓流过,他就这样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小结:上有明月,下有清泉,这里不仅景美,其实人也美。
3.不信,你看——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上一句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这里就有两群人打破了这种静谧,让画面活了起来。是哪两群人?(生:浣女和渔夫)
浣女闹竹林,渔舟戏莲叶,这是一幅多么生机勃勃的画面啊!
猜猜竹林里的浣女会交流些什么?渔舟上的渔夫会做什么呢?
(2)导读
a.是的啊,王维也听到了洗衣女的交谈声,渔夫的笑声,所以他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是啊,竹林里有阵阵欢笑声;莲叶晃动,那是渔夫打鱼归来了。这就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c.浣女们边洗衣服,边嬉戏;渔夫摇着渔船,缓缓走来,这就是——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小结:看,就是这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让王维想要留下来。
3.导入:这两句诗,我们读了很多遍,有没有发现,每次读,你的脑中都浮现了画面,而且这一幅幅画面(板贴:画面)如此具体生动,这是为什么呢?
对啊,孩子们,这两句诗有静有动,动中还有人,这就是动静结合。(板贴:动静结合)
过渡:这山中明明就有:明月,明明就有松林、明明就有清泉、明明就有山石,还有浣女和渔舟。可是,王维却说这是一座空山,怎么回事?这要从王维的生平谈起。
4.出示王维的生平: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后值政局变化逐渐消沉下来。虽然官至“右丞相”,但他常常受到排挤,他厌倦了朝中勾心斗角的生活,就到终南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生谈)
师:朝廷如此黑暗,所以王维到这山中隐居,看到了这样一幅幅生动具体的画面,你觉得,此刻,王维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师:是的,他的心就像月亮一样澄明了,像泉水一样清澈了,像莲花一样纯洁了,像这里的山民一样淳朴了。他把朝廷中一切的尔虞我诈都放下了,所以,他的心就怎样了?(空了)
师:他的心空了,眼中的这座山也就空了。所以,王维就说这是一座——空山。
4.王维很多诗中都提到了“空”字。
师:在《鹿柴》中王维是这样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师:这山是如此的寂静,静到只听到人的说话声,我的心也跟着静了下来。
师:在《青龙寺》中王维是这么说的——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师:我在这空山之中没有被世间污浊所污染,内心坦荡安宁。
师:在《终南别业》王维是这么说的——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师:即使我独自一人,赏景时也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
五、背诵古诗
1.这种空是因为诗人心胸旷达了,内心纯良了,,所以他能写出这样的诗。读诗。
2.因为王维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所以他能写出这样的诗,去后三个字试背。
3.最终他放下了一切,与天地合为一体,所以写下了这样的诗,背古诗(播放音乐)
跨越了一千两百多年,今天,我们有幸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古诗,观赏到他笔下的这一幅幅画面,体会到“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王维特别擅写画面,不信,你再看这一幅。
六、体会王维诗中“动静结合”的写法
出示《鸟鸣涧》
1.齐读:
2.解读:
(1)请借助注释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然后讨论一下:这一首诗和 《山居秋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生:不同点是《鸟鸣涧》写的是春天山中的景象。
相同点是都是写山。同样的都应用了相同的描写手法。
(2)请按照古诗的顺序一件一件地找出诗中写了什么事物?
桂花,春山,明月,山鸟。春涧。
除了写事物,还有——人。
(3)这些景物都是春天常见之景,却在王维的笔下出神入化,生动异常。你觉得这首诗哪里写的好?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的,孩子,王维都能听到小小的桂花飘落的声音,这山真是太静啦。)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被月亮惊起的鸟在山间鸣叫,给这静寂的山中增添了几分情趣。)
(4)导读:这一静一动让这小小的山活了起来。这画面太美了,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
(4)刚才,我们读诗的时候,眼前浮现了一幅幅画面,有山有水,有静有动,就是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让这首诗的画面仿佛就在我们眼前。所以,苏东坡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孩子们,说着说着我仿佛又看到了那座秋山。喜欢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吟诵一下。齐读《山居秋暝》。
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      
                   画面
空                     留
动 静 结 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