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6期   作者:何洁莹
[导读]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改革。
        何洁莹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华洋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改革。教育理念的逐渐转变,使得社会在要求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也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初中阶段,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是为了加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为社会培育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初中阶段心理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心理教育  初中  道德与法治
引言:
        道德是衡量一个人的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性标准。良好的道德品质既是反映了公民健全的人格,也体现了社会公德规范的情况。在当前这种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基础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渴望,因此将道德与法治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期,叛逆心理正盛,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为此在新课改不断推进下,将心理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程向结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认识自我、约束自我,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实现提高综合素养的最终目的。
一、初中阶段,心理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意义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围绕个人与社会生活和世界发展等内容展开教学的,缺乏对学生性格品质、抗压能力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补充内容,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以及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具有高品质高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二、初中阶段,心理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的建议
(一)结合案例进行心理疏导
        初中阶段教授道德与法治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对应的案例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在案例中对学生心理进行疏导,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将心理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运用就要做好教学设计,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案例,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
        例如,在讲解《青春有格》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从网上找到的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照片展示给学生观看,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之后将讨论结果由小组代表表述出来,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结论作出点评。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缓解了紧张的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善”的理解。通过这类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要知道礼义廉耻,知道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万万不能做,培养学生危难时坚心志,无人处常自省的良好心态。
(二)结合时事培养心理理念
        初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不利于学生与社会生活接轨。

教师可以利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社会时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在分析时事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对所处社会环境进行了多方位了解,以此明确未来的学习目标、坚定信念还有效的进行了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理念,提高学生个人素养。
        例如,在讲解《我们的情感世界》时,教师可以先对最近火热的“新疆棉花事件”做出相应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外国品牌辱华这种被欺负的愤怒情感,然后引导学生:不是受欺负了就一定要用武力解决,运用武力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最终手段。愤怒是人类拥有的正常情绪,应该正视它的存在。那么产生愤怒情绪以后怎么办呢?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冲动,学会理性的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社会时事,坚定学习信念,还使学生学会了正确的面对情绪,管理情绪,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
(三)结合生活增强心理建设
        我们的生活处处存在着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种现象进行心理教育,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启发,进而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增强学生心理建设。例如,在讲解《在品味情感中成长》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
        教师:同学们,我给大家列举一个情景。凯凯代表学校参加区辩论会,由于发挥失常,没有获得冠军,他感到很难受。于是他决心加强阅读,扩展知识面,增强辩论技能,争取在下次比赛中获得优胜。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凯凯为什么觉得难受吗?
        学生:因为他在辩论会上发挥失常,没能获得冠军。
        教师:他后来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他想多多学习,提升自己。
        教师:对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坚持不懈的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这就是积极看待自己的情绪……
        接下来教师借着学生因刚才的互动而兴致高昂之际,引导学生把握好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看待生活。
(四)结合实际进行差异性心理教育
        每个初中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经历,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予以不同的心理教育。这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及时察觉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灵活的用不同的心理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心理观念。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职业素养,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拉近距离,让学生愿意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这是教师需要研究改进的,同时也是整个教育领域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
三、总结
        总之,初中阶段心理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要求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树立学生正确的心理观念,增强学生心理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淑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8.
[2]李洪林.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9(34):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