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金辉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技师学院
摘要:积极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在一体化课改的推进过程中,一体化教师的建设是任务的关键,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成长道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培养双师型教师才是一体化课改的关键。
关键词:一体化课改;双师型;技工院校
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央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技工院校要实施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一体化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一体化课改的背景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各个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民营经济的活跃,那种只注重学历不注重实际能力的落后观念也必将被淘汰。我国未来的发展,定位是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其中最关键的地方是形成人才结构的全面规划,培养合格的专业化人才,只有职业教育才能担当起这个重任。可见职业教育对科技发展、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性。
(一)一体化课改的社会背景
2009年12月21日,胡锦涛同志视察珠海高级技校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这是国家领导人首次对技工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人社部为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2010】57号,文件首次提出技工院校要实施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一体化教学改革”,并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国技工院校学制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500万人,地级以上城市都要建成1所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技工学校或技师学院;全国建设50所示范性技师学院、200所示范性高级技工学校、500所示范性普通技工学校和100个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这一文件为一体化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校企合作。
2010年9月,人社部正式在全国30所技工院校启动了汽车维修、数控加工等5个专业的64个班级共有2336名学生中开展了教学试验。
2013年4月,人社部印发了《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明确了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原则、内容结构、开发程序和基本方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到: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积极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在全国选择部分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开发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和教材,推进一体化教学场所和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的形式充分体现了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在新时期推动技工教育新一轮发展的重要作用,也为技工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为一体化课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背景。
(二)、技工院校的教师的现状
技工院校的的老师大部分都不是科班出身,全中国培养技工院校教育人才的学校也少之又少。技工院校的老师大部分都还没形成完善的、系统的职业教育理念,缺乏对职业教育内涵的了解,缺乏系统、科学、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缺乏把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能力。大部分职业教育的教师分两类,一类是本科院校出来的,动手操作,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另一类是技工院校或技师学院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但是理论知识,文化知识比较欠缺。
机械专业又是教学试验专业,机械教师存在更严重的问题,懂理论的没有精湛的实操技术,懂操作的没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这是一体化课改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一体化课改的任务
(一)一体化标准
即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二)一体化教材
即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的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三)一体化教室
即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四)一体化教师
即加强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老师。要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试验过程中,促进老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
在一体化课改的推进过程中,一体化教师的建设是任务的关键,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成长道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培养双师型教师才是一体化课改的关键。
三、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一体化课改的重要性
(一)双师型教师
一体化课改更需要一种双师型人才,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应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双师型”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
但是目前我国真正的“双师型”人才少之又少,个人认为一体化课改中一体化标准、教材、教室是根本,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才是一体化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培养双师型人才对机械一体化课改的重要性。
(二)双师型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的作用
1、推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理论课如果离开实际操作,那么这个理论课就会枯燥乏味,而且很多老师都不敢深入去细讲,一旦深入细讲就会出现问题,怕学生问的问题被问到,一旦深入怕自己收不回来,所以只能浅浅的讲一些课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双师型教师就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因为双师型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专业实践操作经验,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很好地推动一体化课改。
2、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扎实的理论基础加上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会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更加自信,这份自信会让学生更有学习知识的欲望,也能让学生在理论课是联系实际,在实训中找理论为依据。
综上所述,在一体化课改的推进中,双师型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比较自信,自信创造奇迹,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在把学生实践操作时的结果来验证理论知识,教师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双师型教师在一体化课改的推进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双师型教师更是一体化课改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唐登杰.《机械制造专业“双师型”教师在中职学校中的重要作用》.广西桂林市机电工程学校,2013.
[2]孟雅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