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探赜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期   作者:刘小焕
[导读]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传统文化教学在高中语文当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
         刘小焕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教师进修学校  711700
         摘要:在以往的教学当中,传统文化教学在高中语文当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且传统文化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所要掌握的一项重点内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对语文知识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促进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结合,促进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材;诵读;练笔
引言
         早在2014年的全国大纲卷中就已出现传统文化知识的专题考查,从2015年到2019年的全国高考命题中,该项传统文化知识考查已形成常态。这无疑体现出高考命题改革的精神内核:通过素材选择和精心设题,自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突出立德树人导向。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江南塞北,魂系华夏,传统文化的传承迫在眉睫,也需要更广泛的途径来进行有效传播。
1 积极意义
         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有较强的功利心,选择教学内容时只强调教材中出现的语文知识,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和有益延伸,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高中阶段的学生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学素材,让学生接触不一样的语文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较于单一化的语文教学材料,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的融合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借助传统文化的形式美、语言美,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德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组织高中有关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并实现德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当前许多教师只是在课堂中穿插关于道德品质的教育内容,采用的授课方式以教师说教为主。
2 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高中语文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常常会被教师束缚在考试的范围内,教师会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生相关的内容。出于这样的原因,大部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会讲解重点的字句,不仅如此,还有的教师会告诉学生这篇文章考试会考什么,什么需要记,什么不需要记。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学生只知道机械地学习,从而就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无参与感,同时也会磨灭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理。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时代以及生活背景毫不知晓,对整个文章断章取义。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并且与传统文化传承相背离。
         2.2 不注重朗诵朗诵
         在语文教学当中非常重要,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上的运用,导致原有的教学方式已经被淘汰。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跟着多媒体的画面进行朗诵和学习,但是这样的朗诵方式没有任何情感,不利于学生对语文含义的理解,通常都是一遍而过,走马观花。所以说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并没有充分地重视朗读,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学生不能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同时也不会被传统文化感染和熏陶,导致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急剧下降。由此可见,朗读技巧的缺失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问题。


3 有效途径
         3.1 通过创设情境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高中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已经成熟,由于传统文化本身具有较强的人文属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当突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借助信息技术还原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为此教师应当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借助信息技术搜集与传统文化教学情境相关的素材,通过图片和视频材料,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官冲击。以《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为例,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挖掘课文中的情感教育元素,并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播放影视作品《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建筑文化和服装文化。宁国府前的“石狮子”“兽首大门”都是古代建筑中的常见装饰物,荣国府的建筑装饰和设计也颇有传统建筑风格。
         3.2 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剩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中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教师将学生接触过或者没接触过的诗文收集起来,组织学生开展诗文接龙,诗文听写大会等等相关内容的知识竞赛,引导学生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参赛,并制定奖励机制,从而使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加深对语文传统文化的记忆,让学生不再觉得语文那么陌生。不仅如此,班级内部还可以创建语文文化角,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丰富班级文化角,例如手抄报或者传统文化制品等等,从而促进班级内部的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课堂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分享会,让学生带一本诗文集在班级中和学生分享,这样的方式不仅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让学生懂得分享,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了更深的兴趣,起到了一举两得的 作用。
         3.3 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实现传统文化在课外学习中的有效渗透
         实现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还需要将其有效地渗透于课外学习中,合理筛选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促进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国学经典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丰富,阅览国学经典有助于学生思想情感的丰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增添动力。语文教学环节,安排学生阅读经典,保障阅读的内容与教材有密切的联系,配合阅读活动的开展,使得传统文化的渗透水平大大提升。其次,引导学生背诵古文诗词名篇,强化提升其古诗词解析能力、鉴赏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课前赏析,以增加阅读量。提升传统文化感知水平,高中学生在不断累积的过程中形成的传统文化底蕴越来越丰厚,这对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高效率渗透十分有利。
         3.4 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为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与引导的作用,结合地域特点,联系当地民俗文化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在《离骚》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解接触的古文阅读知识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也应结合屈原的人生经历,在端午节前后为学生组织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端午节制作粽子、赛龙舟,教师应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特点,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参与关于纪念屈原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习屈原身上的爱国精神。
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文化素养的提升,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根本途径。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仍旧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滞后和理论、实践衔接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的个人发展受到限制。为此,应该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全面了解作者、突出汉语思维、创设课堂情境、引导课外阅读和开展实践活动等途径,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培养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剑斌.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46.
[2] 张文兰.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20(09):42.
[3] 崔广学.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创新[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5):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