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满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0641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促进学生阅读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课外功夫,课内体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周密计划,浓厚氛围;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共同参与,群策群力,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阅读方式,课外阅读,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需要积极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因为课外阅读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一、课“外”功夫,课内体现
分类阅读是拓展视野、认识事物,推进阅读的有效办法,可课内课外结合,进行分类阅读指导。
1.认识自然,敏锐感知。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就是在认识自然中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如阅读《看云识天气》,是在学习说明文后进行的阅读拓展。这篇文章共介绍了八种云、四种光,种类繁多、变化无常。指导学生采用归类法阅读,能清楚了解云层光彩的变化,感知要点,清楚事理。初读,学生摘录了如下内容:
生1: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天气征兆是“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生2:高层云,像毛玻璃遮住太阳,由越来越厚的卷层云变化而成,位置低,天气征兆是“将下雨雪”。
再读,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云的“形态”分类:一类是轻、高、薄,又可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二类是低、厚、密,可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和积雨云。按不同类别再读,学生从不同要点上清楚地看到云的变化,明白了“看云识天气”的事理。
1.认识自我,深度觉察。
自我认知,是人的一生不能缺失的一堂课。阅读教学在提高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深度觉察。如读鲁彦的《旅人的心》,安排在了四下第六单元,在鲁彦流徙异乡时,父亲让他魂牵梦萦,“忧郁”的情感热流在心底流淌。他说:“我的血在沸腾着,我的心是平静的,平静中含着欢乐。我坚定地相信我将有一个光明但是暴风雨卷着我的旅程,我愈走愈远离了家乡。”这里,平静、坚定,正是游人的心,也是作者学会的生活“本领”。
二、捕捉形象,晓之以“法”
捕捉文学形象是推进阅读的基本方式。
文学形象取决于意象结构的层次,无层次的单调结构,感染力会弱;变化的层次越是丰富,结构的功能越强。如导读李白的《客中作》,可以从自我感情抒发上拆解出三个层次,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三个层次变化构成三个对比度,升华“客”的意象,这是此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捕捉文学形象可以从阅读内容的区分上晓之以“法”:
一要源流不同。既选“文章”来读,也要选“文学”来读。文学和文章的产生是不同的,文学艺术的产生是随着原始初民的生产劳动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文章则是随着文字的出现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要侧重点不同。可以侧重于精神的强烈渴求类文章,如散文、诗歌、小说等,实用文一般侧重实际需要,可以结合写作进行阅读。如四下五单元,写作题目是“游——”。我们就引导学生读许地山的《空山灵雨》,从文中捕捉意象,记录美好的旅行。学生在读《上景山》一文时抓住“孤独者”意象,学习作者取“俯视”的角度来审看紫禁城的深宫,感觉深宫的大墙仿佛隔绝了人世间的生气与欢愉,成了一片囚禁灵魂之地,于是透过历史看到了作者的内心。
三要是材料不同。老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既在“真实性”的鉴定和取舍上下功夫,也在材料“思想性”的表现上严格筛选,学生养成“选”书习惯,不仅满足阅读需求,更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三、浓厚氛围,培养三“力”,
在阅读课上,制订读书计划,包括阅读目的、种类、书目、时间、方法、阅读成果等,要将此计划列于读书笔记的首页,每月做读书分享,以提高三项能力。
一是整本书阅读能力。如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拓展阅读《小稻秧历险记》《爱的教育》;读《桂林山水》,拓展阅读《空山灵雨》《鲁滨孙漂流记》,这里的整本书阅读是“保底工程”。
二是微观探究能力。读一篇文章,要解决的是“点”上的问题。如读杰?姆?巴里的《彼得?潘》,要反转视角,发现不同,让有“缺点”的孩子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彼得?潘就是乐于玩耍、嬉戏,经常打架伤人的“坏”男孩。这样的男孩才可以肆意地穿梭在现实世界和梦幻岛之间,也给现实生活中与冒险和游戏绝缘的孩子们架起了一条精神通道。这就是作者的反转视角,突破常规所观察到的“坏”孩子的表现,成为梦幻岛里享受游戏的童年生活。
小学语文教师影响和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方法远不止这些,推进阅读也并非朝夕之功,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可以举办名“家”推荐,让家长走进教室;可以开设名“作”专栏,让孩子们自己荐书荐稿;可以“名人”会,读书、聊书,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作者简介:
张光满,女,本科学历,唐山市小语协会会员。从事语文教学工作30余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曾荣获唐山市骨干教师、唐山市先进教学工作者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