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写作”,助力语用能力的提升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期   作者:王小花
[导读] 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
        王小花
        南安市洪梅中心小学    
        
         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写作的意识和策略,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做到读写结合。但是,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要同时进行阅读与写作,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微博、微信、微商、微课、微盘等盛行的微时代里,“微写作”应运而生了。“微写作”即微型的写作、简短的习作,它有着篇幅小、用时短、形式活等特点,可以是三言两语,也可以是一段两段话,篇幅上不受限制,老师操作灵活,评价自由,学生习作不至于太累,备受老师和学生们的青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如果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找准“微写作”的点,精心引导孩子们动笔表达,实现读写双赢,语文课堂里能演绎无限的精彩。?
        一、欣赏文章精彩语言“微写作”,快乐仿写。?
        儿童是天生的模仿专家,而仿写是小学生习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读写结合的一种有效训练形式。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细读文本,善于抓住课文中的经典、精彩语段,还要巧妙引导学生进行句式、结构、段落等的仿写,在微写作中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火烧云》一文时,作者萧红把火烧云的颜色都写活了:“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在学习了火烧云的颜色多后,可引导学生以“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进行句式微写作,加深对火烧云颜色多的理解。又如: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可仿照文中诗歌的形式,写一写你发现生活中的那些大自然的语言,把文中写作方法进行迁移。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课文中山和水的两个段落都是典型的写景美文,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后,可引导学生用这种写作方法写一写欣赏过的美景。学习《奇异的植物世界》引导学生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处自然景观,学以致用写作方法。
         二、挖掘文章精彩空白“微写作”,巧妙补写。?
        为了文章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作者在文章中常常不把话说完整,刻意留下“空白”,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而我们的课文中也常常出现这样的“空白”。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章的精彩空白,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巧妙地利用课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在“无字处”微写作,搭建课堂练笔平台,巧妙填补文章“空白”,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促进读写结合。?
        比如,教学《掌声》一课,课文中作者对英子的神态、动作以及两次掌声做了细致的描写,但是对于英子上台演讲的内容,作者仅仅只是一笔带过,留下了空白,给学生无穷的想象和再创造空间。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此为落点,引导学生放飞思绪:如果你是英子,你在上台演讲时会讲些什么?请动笔进行补写,扩充文本情节,升华情感,点燃学生写作欲望。有一学生这样补写的:“同学们,你们无疑是幸福的人。因为你们可以在操场上飞快地奔跑着,在校园内开心地捉迷藏、做游戏,可以放假时和爸爸妈妈一起痛痛快快地逛动物园……而对于我来说,这一切却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梦,因为我是一个坡脚的孩子,我常常感到自卑,不敢出去玩,害怕大家指指点点,也埋怨过,为什么我不能正常走路。看着爸爸妈妈不辞辛劳的付出,为了我的健康,花尽了他们所有的血汗钱,两鬓生出更多的白发,心里顿时泛起浓浓的悲伤……这样的想象补白,真切动人,是学生对文本蕴含情感的深切体悟,是学生思维灵感的涌现迸发,不仅让文本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心理,同时,发展了学生想象,增强了学生写作能力。

?
    再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一文,引导学生写一写:父母看到我作的小诗后争吵,“我”痛哭时的心理;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文中对于父亲的描写很详细,抓住了动作语言等写出了父亲在地震后为救儿子所做出的努力,而对“地下”儿子的做法相对比较空白了,因此,可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在地震后的38小时里怎么想?怎么做?会怎么对自己的伙伴们说?学习《十年后的礼物》,引导学生理解并写出达格妮收到这份十年后的礼物时心里怎么想的;《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当行人看到诗人在老人的牌子添上几个字后心里在想什么……这些课堂想象补白,让文本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能使学生思维迸发,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延伸文章结尾拓展“微写作”,自由续写。
        好的文章写到结尾时,常常戛然而止,发人深思,而人寻味,给读者留下言尽意犹在的感觉。教学时,老师可在文章结尾处设计“微写作”练习,以原文的结尾作为续写起点,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坐井观天》这一篇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语言文字通过描述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诫人们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全面周到,不应自以为是。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放飞想象,续编第四次对话:假如有一天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教学《凡卡》一文时,凡卡怀着美好的梦想睡着了,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可设计续写《凡卡醒来以后》环节,引导学生想象凡卡梦醒之后现实是怎样的?学习《钓鱼》一文,结尾处“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引导学生想象,作者在这件事后遇到了什么事?他是的心里如何想的?《狐假虎威》是一篇有趣、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在学习完故事后,可引导学生想象,续编老虎上当以后,他会想到什么?会怎么做?学习课文《将相和》,引导学生想象写出廉颇蔺相如和好之后他们是如何相处的?学习《争吵》后,“我”听了父亲的话后,心里怎么想的?第二天又是怎样对安利柯说的……
         当然,值得老师们注意的是,续写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是原文的延伸和发展,主题应该同原作保持一致,以求达到阅读与写作的相互结合。
         四、善于捕捉课堂插曲“微写作”,随时练写。
         在每上一节课之前,老师们都会充分备课,进行预设,但是尽管我们的备课再充分,也总是会在课堂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无法预设的各种情况——这就是课堂的插曲。对我们教师来说,这个插曲有可能是一种资源,也有可能是一种障碍;它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关键是老师如何把握。当这样的课堂插曲出现的时候,只要我们沉着冷静,善于捕捉,学会观察,抓住有价值的“意外插曲”,引导学生细细体会“美丽的风景”,这样的课堂中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那是一次上《放飞蜻蜓》一课时,同学们正在认真地默读着课文,突然,“嗡……”从窗外飞来了一只蜜蜂,这时,全班同学全都抬起了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蜜蜂,有的同学尖叫:“啊,蜜蜂!”“这哪里是蜜蜂,应该是马蜂,会蜇人的?”……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变得乱哄哄的……而蜜蜂依旧在教室里乱飞乱窜,大部分同学开始害怕了,有的抱着头蹲桌子下,有的拿起外套遮着身子,有胆大的拿起书本准备去拍,这时我如果大吼一声“安静”也许未必能奏效,于是,我只能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这只马蜂“演戏”,终于,有位男生奋不顾身地爬上椅子,在马蜂停靠在墙壁上的一瞬间,“啪”的一声,马蜂被这位勇敢的男同学打死了。这时,我笑眯眯地说:“马蜂的表演结束了,谁能来说说你们刚才看到的情景是什么样的。”这时,大家纷纷举行发言。最后,我宣布以今天的事写篇日记,要求:学习课文《放飞蜻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可适当查阅补充有关蜜蜂的资料。虽然那天的“蜻蜓”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出乎我的意料,那篇“蜜蜂”日记却写得特别好。我想马蜂事件只是一个意外的插曲,但平时的教学中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善于随机应变,学会捕捉课堂插曲,为学生的习作积累生活素材。
    总之,“微写作”虽然篇幅短、要求单一,除了能有效地提升写作水平之外,还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易写易改。只要我们找准时机,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无痕的桥,相信“微写作”一定能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成为语文课堂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