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孜
北京市大兴区第八幼儿园 北京市 102600)
摘要:大班幼儿面临升入小学,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思维,促进幼儿主动性的发展对幼儿适应小学生活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在对一日生活中具体问题的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问题引领大班幼儿逐渐发挥主体地位,促进幼儿主动性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问题引领 大班幼儿 主动性
正文:
一、问题提出
自主,就是一个人有自己的想法,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接下来的活动,不受外界的影响,有见解、有主张。对于幼儿来说,培养其自主性,有助于幼儿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生活、学习,能学着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主导活动,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主人,乐于在集体中做一个组织者,有想法、有方法的去做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培养幼儿主动地参与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可见,人的自主性在幼儿期已初具萌芽,自主性的培养已是幼儿期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幼儿园中,我们教师也已经充分认识到在一日生活中应该让幼儿自主的发展,要让幼儿主动去发现、探索、学习。而活动区活动是幼儿体现自主性的窗口,幼儿在区域中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做事,能够在与同伴的互动中相互学习。
在笔者的班级中,发现幼儿在参与班级活动中,不够积极主动。对于区域游戏的玩法、规则不甚清晰,需要教师提醒。大班幼儿已经具有比较明确的是非观,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能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活动。
二、实践内容
(一)问题引领幼儿发现原有区域问题,自主制定区域规则
根据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大班阶段是培养幼儿自主性的一个好时期。这一年龄孩子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扩大了,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加之处于幼儿园中大哥哥、大姐姐的特殊地位,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产生较强的独立愿望。在区域规则的制定上,我们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
虽然通过之前幼儿对区域游戏的探索,幼儿的游戏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本学期初,依然出现许多共性的问题。如何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是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结合班级幼儿的情况,我们为幼儿创造自己发现问题的机会。引导幼儿进入区域进行观察,发现区域中存在的问题。之后组织幼儿开展集体讨论活动,从问题入手,帮助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问题和解决方式,幼儿自主制定游戏的规则,并绘制、张贴。由此帮助幼儿真正成为区域的主人。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法?你认为在这个区域里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规则?“”三个问题的连环思考,对于幼儿的主动性思考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观察、讨论、制定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区域规则制定的积极性。是真正属于幼儿的规则。
(二)问题引领幼儿探寻未知内容,自主创设新添区域
大班幼儿面临幼小衔接的重要时刻,对于大班幼儿,有着迫切了解小学生、小学校的需求。我们在班级中决定为幼儿创设角色区“小课堂”。在这个区域里,幼儿需要了解什么?需要为幼儿提供什么材料?幼儿的游戏方式有哪些?是我们教师对自己的提问。
我们将问题抛给幼儿,引导幼儿成为一个小记者。鼓励幼儿走出幼儿园,到社区中,对真正的小学生进行提问。“请问你们的课桌怎么摆放?请问你们都使用什么学习工具和材料?请问你们都有什么课程?”引导幼儿通过提问去主动收集需要的信息。之后,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鼓励幼儿在班级中自主交流收集到的信息。根据信息的内容进行商讨“我们的区域如何摆放?我们需要收集什么材料?游戏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幼儿结合问题将讨论的结果展现在区域中。并能在小课堂区域游戏中按照自己的制定的规则进行游戏活动。
同时,在材料投放上充分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和个体差异。通过问题引导幼儿说出自己需要的材料类型,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注重多功能、多层次性,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同时不同坡度的材料便于幼儿使用,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提高。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近期教育内容及幼儿发展需求,通过总结会,利用问题引领“现在的材料合适吗?你们需要改变什么吗?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补充、调整、更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调整的过程和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幼儿自主性。
(三)问题引领幼儿善于观察,支持幼儿自主表现
在活动中,教师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在幼儿活动过程中给予积极评价,在物质和精神上支持幼儿的自主活动。
班级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会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现自己的认知。如在绘制妈妈的时候,幼儿会添加上高跟鞋。这时,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帮助幼儿归纳、提升已有经验,促进幼儿细致的描绘自己的作品。“除了高跟鞋,爸爸妈妈还有哪里不一样?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通过问题引领幼儿自主思考,自主表现。
(四)问题引领幼儿主动思考 ,自主选择同伴合作
《纲要》中也强调了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在幼儿园活动中,班级幼儿的伙伴关系更能直接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尽量多的创造与不同同伴交往的机会,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促进幼儿主动思考。自主的选择同伴,对于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动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达到自我完善。
利用园所大活动,我们开展班级间、年级间的交流活动。在活动前通过问题引领幼儿主动思考,自主选择同伴。“今天你的问题是什么?想要跟什么人一起完成?你们之间会怎么配合?”帮助幼儿占据交往的主体地位,在与同伴的沟通中能够自主选择同伴,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游戏,达成自己期望的效果。
三、教师的作用
在培养幼儿主动性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修正自己的儿童观,确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观念的转变才能促使教师行为的改变。对待幼儿的出现的问题才能积极的应对。相信幼儿是有思想的个体,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从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自主性。切实的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在活动中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思索如何给幼儿留下思考的空间。用问题引领幼儿不断思考,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要注意自己对幼儿的评价方式,教师合理、适当、及时、有效的评价能够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教师要正确对待幼儿自主思考的结果、自主讨论的结论、自主创造的作品、自主交往的效果,让幼儿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自主带来的美好感受。愿意继续开展自主性的活动。
作者简介:
李孜,女,汉族,籍贯:北京?生于:1987-02,职称: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幼儿园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