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中小学体育课程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6期   作者:郑蓉蓉1 刘曙亮2 卢琛3
[导读] 课程思政建设关乎整个教育战线的改革
        郑蓉蓉1 刘曙亮2 卢琛3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2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3浙江金华青春中学)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关乎整个教育战线的改革,中小学各个课程的思政建设对“大思政”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体育课程以其实独有的身体练习实践活动性教学形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体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将是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行而有效的实施途径之一。文章旨在对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实行原则进行分析与整合,对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的实施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体育课程 思政教育 融入
        一、概述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把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结合,不断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认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非常必要。总书记还提出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从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的可行性
        (一)循序渐进,做好思政教育启蒙的必然趋势
        近期国家对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十分重视,并将其上升至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有关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讲话等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当代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重视,这也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
        如今国家虽然没有提出对中小学的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与期望,然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学习巩固基础的重要阶段,如果对中小学学科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那么课程思政的教育将从小到大,从浅到深,从点滴渗透入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这将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预期有促进的作用,也将对跨学段思政教育的整体设计进程起到推进作用。
        (二)体育课程特点有利于思政教育的融入
        中小学体育课十分重视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课堂气氛活跃,体育本身肩负着通过实践育人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体育课程有其独有的身体活动性的优势,如果体育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课采取切实可行、灵活有趣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将各种蕴含思政教育元素的实践活动 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吸收课堂中的思政元素,这会使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被慢慢影响。
        由于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多渠道、全方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体育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的。这一课程思政建设渠道的开创将更大限度地利用好学校设施的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思政教育的学习;为课程思政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重获继续发展的动力。
        三、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做任何事之前我们都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只有行事具有方向性才能更准确地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实现目标。如今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尚处于初尝试阶段,这更要求在进行中小学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时教育者们要坚持初心,遵循思政建设的大方向,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才能做到杜绝迷失,行之有效。
        (二)适应性原则
        课程思政建设绝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更不是一个纸上谈兵时挂在嘴边的名词,它需要我们基于学生现状、基于国情与学校实际情况去为每一门学科量身定制一个具有弹性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使课程思政更好更快地融入体育课程。
        (三)全面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体育课程在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同时,也要强调对学生的情、意、智等的全面培养。那么在中小学体育学科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与期望实现的结果就和素质教育对体育课程的要求不谋而合了。


        四、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目标
        (1)认真设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对于教师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和活动组织方式、方法都具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体育的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就始于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效地融入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中。
        (2)精选体育课堂的思政教育元素
        体育本身就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有体育项目本身所具有的项目内涵、人文精神,以项目所需要的体能、技术、战术、竞赛比赛特征以及背后延伸出个体在生命、生存和生活层面的功能诉求,这对学生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篮球的教学中蕴含着规则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在排球的教学中蕴含着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在田径的教学中蕴含着不畏强敌、勇于拼搏的精神等。
        (二)课程实施
        体育课堂实施虚因“材”施教
        在中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中,需贯彻方向性、适应性、全面性以及因材施教原则。这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课、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在课堂中融入相呼应的、符合教学目标的思政元素进行教学。以篮球教学为例:
        针对中低段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加入榜样教学法,向学生们展示名人的事迹与风姿,发扬名人的精神品质,这既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又对学生起到了正向激励的榜样作用,使该年龄段的学生下意识对名人的动作、行为等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为了目标努力奋斗。
        而针对中高段学生,在教学中应更重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篮球项目是一个带有浓重的集体主义色彩的项目,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当以赛代练,以集体合作的比赛形式组织学生活动。以赛代练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们自主制定战术策略、互相配合等,加强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意识;另一方面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中融入有关于体育规则的教学,使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们不由自主地遵守规则,做到润物细无声地教育学生。
        (三)课程评价
        一直以来,合理的评价标准能准确的反映体育教学及其思政融入的效果,在体育课程结束后的评价阶段中植入思政主题。体育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中学生、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等表现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评价的内容除了有学生的成绩反馈,还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表现,考核各个环节也要注重思政教育的协同评价。全面评价后教师将会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实际情况有一a定的了解,教师要根据得到的结果修正教学计划,在下一次课堂中再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循环往复,逐渐落实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课余体育
        除了体育课程,课余体育活动等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与体育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课外活动和大课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构建体育的课程思政教学长效机制,拓宽体育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广度。教师可以多组织以竞赛的活动,引导学生们遵守规则,团队协作互助,争取胜利。通过在竞赛中培养起的良性竞争意识,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坦然接受失败的心理调节能力的锻炼等,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五、总结
        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刻不容缓,而中小学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也十分必要,课程思政建设应渗透到各个科目,各个水平段,体育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仍有待开发与运用,路途漫漫,还需各体育教师、学校体育研究者等学者的共同研究,探索出一条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辩证统一、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海花. 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D].中北大学,2019.
2.李成伟.课程思政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2020.
孙广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

  作者简介:郑蓉蓉 研究方向 :体育教学
通讯作者:刘曙亮 研究方向 :体育教学
基金项目: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C3039200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