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视唱练耳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6期   作者:张罗那
[导读] 音乐好似是一门语言,传递给听者不同的情感,是一种感知的艺术
        张罗那
          
        长春市一实验中海小学  
        音乐好似是一门语言,传递给听者不同的情感,是一种感知的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课型主要划分为两类:欣赏与演唱。可以看出“听”与“唱”是音乐课重中之重。人类的灵魂导师马克思曾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如何让学生拥有能听懂音乐的耳朵,就是作为音乐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加入视唱练耳的教学是最为科学有效的办法。
        视唱练耳的教学我们可以划分为四项基本内容:视唱、听觉、节奏、乐理。这四项内容要相互综合,彼此补充才能组合成为一个整体,以帮助学生系统有效的发展音乐听觉。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的安排学习,把视唱练耳带入到我们音乐课堂的实际教学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训练。
        
        一、低年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段指小学1-2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是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通过肢体律动、游戏、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1.柯尔文手势的学习


        在每节音乐课前,笔者总会让学生们演唱C大调自然音阶做发声练习,目的有二:一是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音阶的顺序,二是在演唱中感受音高的变化。可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仅仅记住了DO RE MI FA SOL LA SI DO的音阶顺序,却不能很好的区分它们的音高。可见,识谱分辨音高的教学中,并不是反复歌唱就能让学生感受某个音的高低,柯尔文手势的学习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高低的位置来表达这七个唱名的音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将难以捉摸的音高可视化。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小口诀加深学生学习记忆,“DO是一颗小石头,RE是轻轻向前推,MI是一个小平台,FA是手指在倒立,SOL是捂住小嘴巴,LA是轻轻向上提,SI是一根小木棍,后面跟着高音DO。”例如:学生演唱《小星星》乐谱时,“DO DO SOL SOL....”可以在唱与视觉上同时感受到DO与SOL音高的变化,使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快乐中记忆,对乐谱演唱也充满兴趣,而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2.奥尔夫乐器的使用


        一首歌曲的演唱离不开音高与节奏的配合,在低年级我们常见的节奏型如: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小附点等,在传统的拍打节奏学习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是极其枯燥乏味的。笔者尝试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加入打击乐器,使学生“动”起来,在游戏中感受节奏时值的变化。如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区分我们可以使用响板与串铃进行对比。在讲一年级《这是什么》一课时,笔者请学生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三角铁与双响筒在演唱的同时为“嘀嗒嘀嗒”与“当当当”伴奏,让学生感受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哪个时值要短一些?学生马上就分辨出来。所以实践证明传统说教的教学方法未必是最适用于学生的,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才是教师的应有之义。
        
        二、中高年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合作能力
        中高年级指小学3-6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创造探索能力逐渐增强,教学的曲目也增加了合唱与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鼓励学生对音乐不同的见解与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增强集体意识与创造合作能力。
        
        1.多声部发声练习
        在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演唱曲目逐渐变难,合唱歌曲在教材中的比例逐步增多。很多学生会抱怨歌曲难、二声部不好听、易跑调的问题,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这时加入较为和谐的音程、和弦进行多声部发声练习是最为有效的,学生可从唱名向模唱逐步过渡。
        如:
        多声部发声练习的目的主要有二:一是让学生在发声中感受声音的立体度,培养了学生学会“唱”与“听”同步的能力;二是建立了正确的合唱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立体节奏的训练
        在循序渐进的节奏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常见的节奏型。在节奏训练中,也可以从单一节奏进行简单的立体节奏训练,使节奏视唱练习自然结合,“立体节奏训练”是以节奏训练做基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立体思维。
“立体节奏”的训练是由浅入深的。初期训练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组,在规定拍号和固有节奏型进行训练,如:四二拍XX XX 、X  X,然后把节奏带入歌曲演唱中。如《哦!十分钟》一课就可以用八分节奏与四分节奏在演唱同时进行立体节奏训练。在学生习惯这种模式后,可以试着分组完成音乐书歌曲下方的立体节奏如《杨柳青》、《龙里格龙》、《编花篮》等,也可以分小组讨论进行节奏创编,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锻炼她们的创造力与合作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进行立体节奏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肢体协调能力、开阔了学生的专业视角,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可以为学生今后的音乐深造夯实基础。
        随着时代地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在迅速发展,音乐课程也在逐步创新。作为音乐园丁的我们不能只想着创造音乐家,更多的要使学生具备音乐的基本素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视唱练耳的教学研究还在提升,音乐教师也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能力,让小学音乐课堂精彩纷呈,焕发活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