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期   作者:吕 芹
[导读] 小学数学是一门能够让小学生受益匪浅的课程
         吕 芹
         贵州省习水县第二小学,贵州  遵义  564600)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能够让小学生受益匪浅的课程,在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系统化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提高自己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本篇文章将主要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帮助老师更好地做好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途径;方法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探究式学习有着强大的优势,因此经常被老师应用在一线教学中。
         1.探究式学习的优势
         小学数学传统教学过程十分枯燥,主要以老师说教为主,教学方式十分单一,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长此以往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效率非常不理想。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或者合作探究学习,不仅满足了自己的学习好奇心,锻炼了和同学的沟通、合作能力,培养了团结精神,而且课堂主体地位和主动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因此学习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2.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2.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式。小学数学知识如果能够放置在具体的问题中,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兴趣都会极大提高。比如老师在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中,就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明有一百块钱,要去超市帮一家人采购生活日用品。超市中牙膏的售价是12元,纸巾的售价是18元,香皂的售价是6元,如果妈妈让小明买两盒牙膏和两盒香皂、一袋纸巾,求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售货员应该找回小明多少钱。在这样的具体问题环境下,小学生的代入感更强,解决问题的欲望更强烈,能够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1]
         2.2创设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
         创设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是巧妙利用学生好奇心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疑问,引发探索追根寻源的欲望,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每个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内容时,老师可以这样设置悬念:同学们,大家在家过生日吃生日蛋糕的时候,是不是都会把蛋糕先切好?可以切成6份,也可以切成8份,都可以。那你们知道,当蛋糕被切成8份之后,你每吃其中的一份蛋糕,怎么用数学知识来表述吗?谁能够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学生们回答不上来的时候,会对这个问题充满好奇心,迫切地想知道答案,老师设置的这个问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2.3组织合作学习,提高自主探究的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如果能够将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融合在一起,即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则会产生1+1>2的学习效果。当然,探究式学习可以独立探究,也可以合作探究,两种方式的侧重点不同,对学生起到的锻炼效果也不同,具体哪一种方式更有效,老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恰当选择。

独立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合作探究则能够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两种方式没有好坏之别,只有应用场景和适用对象有所区别。[1]
         2.4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探究空间
         小学数学的教学时间和空间不应该局限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都能够学习和用到数学知识这个道理。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学生能够亲身实践探究,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形成深刻的印象,不仅能够降低教学难度,更能够让学生在亲自探究过程中丰富学习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内测量计算花坛、乒乓球桌的面积,这种用实际行动去探究的学习体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再比如,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式数学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测量计算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面积。相比写试卷、写练习册,这种探究式的数学家庭作业,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完成效率更高,更能够达到锻炼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2]
         3.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指导探究内容的精准选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哪些数学知识适合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具有探究的价值,需要老师去把控,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有探究的意义,都能够使用这一教学方法。如果使用不当,老师布置的探究作业过于困难或者无法实际操作,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数学课本上的概念性内容,并不适合探究学习,只能让学生理解并牢记,如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问题、分数的概念等等,这些已经约定俗成的问题都需要学生牢牢记住,并不适合去探究解决。
         3.2指导探究步骤的有效选择
         关于探究式教学,也有其使用的步骤,只有按照教学步骤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教学效果。探究式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吸引阶段、探索阶段、解释阶段、加工阶段和评价阶段共五个方面。[3]吸引阶段,即创设一定的悬念,吸引学生去探究,探索阶段是老师让学生自主或者合作探究的阶段,解释阶段是老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作出科学合理解释,并给出指导性意见,加工阶段是学生根据老师的反馈,调整探究的方向或者更进一步探究,得到结论,最后的评价阶段是老师对整个探究式教学活动作出评价,肯定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这样才能在下一次的探究活动中吸取教训 ,争取做得更好。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探索式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相适应,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探索式学习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增强自我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得到延伸,使其更好的去获取知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合理应用这一教学方法,发挥出探究式教学最大的教学效果,服务与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卫东. 小学数学教学开展"探究式学习"的途径研究[J]. 好日子, 2019, 000(021):P.1-1.
         [2]苏兰英.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策略探析[J]. 读天下(综合), 2019, 000(009):1-1.
         [3]鲁淑霞.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的实施策略[J]. 家长(下半月), 2019, 000(010):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