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巴中市恩阳区第四小学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的断革新发展,教学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领域中也逐渐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同时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也得到了积极的应用,使得小学生数学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的形象具体化,能够满足小学生相关的学习需求。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以信息技术下的教学创新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R85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经过了数几百年的变化,教师们历经传统教学模式的历练与实践,从中早已总结出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在如今新课程改革下,依然可以勇往直前。因此数学教师要谨遵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逐步地发展,要学会审时度势,跟随时代的发展,利用最新型的教学方针来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1 新时期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对数学教学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尤其是多媒体等科技的运用,为课堂内容增加了趣味性和丰富性。 在空间物体三视图等偏理性思维的课程章节中,教师可以一改平时抽象的描述,直接在多媒体等科技设备上进行概念的演示、图形的变换等,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另外,在批改作业中,教师可以布置类似于电子文件的上交形式的作业,在电脑或手机上批改可以有效节约时间,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作业批改的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授课堂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例如:在三视图、立体几何等抽象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可切实看到图形的变换发展,正视图、俯视图等的具体位置。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念,使终身学习落实于行动。 在课堂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查阅到更广阔的学习资料,了解到自己遗漏的、不懂的知识点等,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学练习,专门攻克小学数学中的难点和易错点等。
2 小学数学教学特点
小学数学在小学教学的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对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理论知识的传授,能够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进一步将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得到良好的培养。当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内容其数据分析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推理能力,运算能力以及数感等等。就以课程内容安排的角度进行分析,小学数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部分:图形和几何、分数和代数、统计和概率以及综合和实践。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突出了以下四点:即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以及问题解决。总体而言,小学数学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概念性、逻辑性以及抽象性,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小学生来说诸多的影响因素导致数学的学习中会面临较大的学习理解的困难。
3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途径分析
3.1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将数学知识通过以动态的影像动画,音频以及各种场景画面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出来,能够将传统静态的数学知识变的更加的直观生动具体。进而有助于调动小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另外通过电子白板的情境教学的引入,能够带动学生迅速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加独立的进行学习思考。
就如在周长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动物运动会之类相关的教学情境。利用电子白板首先将运动场拖出来,然后将动物运动员拖出来。同时还要对动物设置相关的旁白,就如小猴跑了一半便返回了起点,所以仅用了 60 秒,小鹿和小牛都分别跑了一圈,各自用了 70 秒也 90 秒,另外跑圈的情况可以利用Flash 进行动态的展示给学生,当宣布小鹿是冠军时,小猴则认为它是冠军因为它用的时间最短。这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该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经过学生深入的思考后,教师则将周长的概念通过运动会的跑圈中的情景进行直接导出来。
3.2 运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的运用特别适应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可以有效开展学生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任课教师会利用微信、QQ群等聊天工具,让他们之间相互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将一些课堂上学生们不太明确的数学知识与内容发到本班学生们的聊天群中进行分析解答,促其发展,有利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发展。 翻转课堂也能为学生们课后的闲余时间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小学生们的自身认知能力有限,课后的巩固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借助这一模式的支持可以更好地完成,促其发展,利用它独有的存储功能,让数学资源得到共享,能让本班的学生们可以在随时有网的情况下下载相应的教学内容,供其学习。通过设备由教师派发的数学任务进行预习、复习,还可以把教师讲解的视频提供给本班的学生,让他们反思学习,还有让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数学题来进行知识的认知,使其完成了相应难度的知识,寻求重难点突破。这样就可以学习更高难度的知识,与时俱进,引导学生们由浅入深,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让小学生们在自身的发展下获得相应的数学素养,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3.3 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适度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
相关的调研报告显示, 人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接受未知事物。同理,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才能更好地接纳、吸收知识,教师才能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运用信息化设备,以 Flash 动画、多媒体课件、短视频的形式为学生营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也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数学学科一向以严谨性与逻辑性闻名, 小学生因年龄较小极其容易对数学产生畏惧害怕的厌学心理。 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教育信息化设备、幽默风趣的讲解关于数学的笑话,或者结合教学内容,播放相关的动画片段,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不再畏惧害怕。 例如在小学数学讲解轴对称图形时,通过课件上呈现的苹果、星星、骏马等图片,让学生自行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较为真实地感受图形,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课堂, 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怀着好奇探索思维态度走进数学课堂,领略数学世界的多姿多彩。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已经成为教学创新的一种趋势,任课教师要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发展精心地考量,使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并能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成果,从而全面优化改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发挥其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应有的价值性。 学生们在信息化时代可以进行创新性学习, 创新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通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探索实践,来推动我国现代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文瑶,吴静.浅析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1).
[2] 郑绍玉.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2020(95):89-90.
[3] 郑捷生.立足需求满足需求——第四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小学数学专场综述[J].新教师,2016(12):8-10+82.
[4] 杨勤.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