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期   作者:吴冰
[导读] 我国小学各个年级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都是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
        吴冰
        五华县双华镇第一小学 514433
        摘要:我国小学各个年级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都是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者必须改进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方式,建立有效的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学科教学体系。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教育者需要尽可能地保障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合理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运用数学知识,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数学能力,运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由于数学作为一门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学科,所以在核心素养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有效性
1前言
        目前,大部分小学都正在努力推进课程建设,以及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教学观念。数学作为我国小学阶段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由于其具备大量复杂的数学知识,大部分的学生难以理解,对数学课程产生抵触情绪,长期以往学生将数学课程失去兴趣,觉得课程枯燥乏味,因此教育者有必要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意识以及数学思维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提出在核心素养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概念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完善的综合素养,其中包括知识、情感、价值观和其他方面的教育。换句话说,教育者应注意在课堂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不仅能掌握书籍中的知识,还能在课堂过程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实践能力、数学探究能力得到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属于一种综合的思维形式,主要是将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抽象化,概念化。当学生能具备足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可以准确地掌握数学问题中的要点,理清不同数学问题之间的关系并使其具体化和概括化,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
3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在小学这个基础阶段,教育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丰富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并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复杂的问题中剥离出数学因素,并建立思维模型。当学生具备足够的数学核心素养时,他们既可以做到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来认知事物特征,又可以以微观和局部的方式理解事物,从而使学生学习更加高效。通过开展数学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反思和总结过去,而且可以规划将来。
4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坚定“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观念,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应对某一学科的学习,而且能掌握各种技能和知识,实现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教育者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者要重视教学效益。高质量的教学效率并不意味着教育者花最少的时间去教授尽可能多的知识,而是取决于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有限,教育者不能盲目教授课程内容,如果学生不理解教育者所有教授的知识,没有将这些知识化为己用,那不仅浪费教育者的时间精力,而且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因此,如果教育者想要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教学。
5核心素养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5.1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在小学阶段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例如学习积极性,逻辑推理能力,学习探究能力等。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习惯,专注于听课的习惯,认真阅读问题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以及独立做家庭作业的习惯。课堂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场地,所以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课堂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在平时生活中,教育者可以和家长上共同协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
5.2培养数学兴趣,使学生能快乐学习,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育者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的参加课堂活动,是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效率的有效途径。

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创设情境教学、结合生活素材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等。
        教育者可以通过一些数学益智小游戏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依次让学生说出与6相关的数字,通过这种简单游戏活动来锻炼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
5.3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的数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充分发展学生对数字的逻辑性思维,还可以培养他们对于数字的敏感性,并有效地启迪学生科学直觉。我国小学阶段的数学课本教科书中大部分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且小学生主要以视觉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于数学课程中的一些定理、概念、公式等一般性内容是很难理解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法可以将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象相结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认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者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使小学生真正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是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的一方面,但对于丰富学生的数学课堂体验有着突出作用。具体的生活场景能对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产生较强的影响,使他们产生情感变化,形成探究数学活动的强烈学习兴趣。因为生活情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小学生对它感到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心理状态相对放松,思维更加活跃,实践能力更强,很容易达到学有所获的状态。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有更好的体验感,产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场景创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操场上,选择合适的位置,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周围的教学建筑,从不同的方向感受同一物体的视觉形态变化,并试着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画出三维图像。小学生在真实而具体的情境中,对空间概念会有更深刻的直观感受,所以学习和理解相对容易。由于大多数数学课程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或借助教材来实现生活教学场景的创设。例如,对于“时、秒、分”的课堂介绍设计,教师可以播放新年倒计时的视频。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可以更加顺利地进入学习主题。
                5.4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探究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特征,而教育者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锻炼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从具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的重要时期。在课堂教学中,数字是抽象的形状,形状是数字的具象表现。只有数字和形状相结合组合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加深他们对于数学的理解。例如某一数学问题:小红排队买东西时,前面站着5个人,而后面站着6个人。总共有几个人?当学生看到这些抽象数字,他们大部分人无法直接给出答案,此时教育者就可以借助具体的演示方法,让学生按照问题的叙述来排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换为具体的实力,让学生用眼睛“看见”数学问题。
        在进行课堂巩固练习时,老师可以教学生用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将抽象问题转换为直观的图形,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方法来处理问题,。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育者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充分发展和促进学生的综合数学逻辑思维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6结论
        综上所述,在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育者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确保创设的教学情境是科学合理的;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双儿.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179-180.
[2]王贤俊.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21(07):9-10.
[3]陈思思.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性探讨[J].考试周刊,2021(05):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