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美玲
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
摘要:对于学生而言,初中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与性格品质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以便于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因此,我国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了素质教育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习惯,挖掘他们的潜能,并且对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本文对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强化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强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不断深入学习的一个时期,学生的学习课程与学习难度不断增加,同时还要面对中考的压力。在这种现象下,如果无法良好教育学生,那么学生非常有可能受到社会不良诱惑的影响。因此,初中班主任必须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是一个重点部分,如果学生不具有健康的品德,今后很有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目前大部分中学都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初中班主任必须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现存问题
(一)德育教育观念落后
现阶段,初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仅仅停留在说教上,只能对学生的道德认知产生一些影响。而德育教育是四个方向的良好结合,分别是道德意识、道德认知、道德行为以及道德情感,道德认知的深刻理解无法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说教的教育形式仅仅教会了学生怎样去诉说道德,但是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主要表现在学生行为上。因此,仅仅进行德育说教无法让学生养成健康的道德行为。
(二)德育内容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大部分初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形式,没有跟随社会发展及时更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少德育学习兴趣。在开展德育教育时,班主任要根据学生个人的心里特征选择相对应的教育内容。但目前,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内容还停留在一个浅薄的层面,忽略了养成学生价值观养成和学生个人理想确定的重要性。
(三)班主任德育理论水平不足
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理念和理论水平完全体现在学生身上,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变化和态度的掌控能力以及学生班级实践的管理方式,都能够明显反映出初中班主任的德育理论水平。但是很多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没有针对性,首先是缺少相应年龄阶段特点的针对教育,其次是没有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采用针对教育,这也是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四)班主任教育科研能力低
初中班主任和教师通常过于注重学生成绩的高低,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仍然将自己定位成教书匠,没有将自身行为和学生未来发展进行结合,忽略了科学性教育。因此,虽然一直强调学校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但是并没有人分析这一要求的原因,以及其中的教育问题,导致德育教育的效率非常不乐观。
二、强化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一)德育观念转变
人们对教学行为与教育目的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就是教育观念,教育观念能够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造成深层次的影响。现阶段,德育教育工作缺少实效性,缺少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传统观念的束缚,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育教育这种落后的教育理念已经在人们心中扎根。
所以,为了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教育观念。
初中班主任要站在时代的角度,明确德育工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对教育中德育的重要作用进行全新审视。坚定教育理念,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将德育责任和观念作为突破口,狠抓学生的德育理论教育与德育行为教育。班主任要树立全新的德育观念,坚定做好班主任的分内工作,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并且,班主任还需要与社会各界进行紧密的配合,让学校教育与家庭和社会教育良好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班主任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品质发展情况,并根据学校教育的重点制定家庭教育任务,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
(二)德育目标调整
科学的德育目标能够显著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德育目标是德育计划与目的性的体现,对德育方向、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规定。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德育教育目标也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教育形式,注重培养学生个人能力,让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道德评判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其次,要注重学生社会道德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随后,对学生的心里素质进行培养,为他们树立现代社会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接收意识,使学生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能够坚强自信的解决困扰。最后,要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让学生了解当前时代的强烈竞争性,为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对于班主任而言,德育目标的调整就是用全新的目标来规划工作,依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学习能力以及品德发展制定德育目标,并根据相应目标制定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
(三)德育内容更新
在选择德育内容时,需要根据学生需求进行,这样能够良好保证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班主任在内容选择时,既要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又要符合教育内容,班主任要处理好其中的关系。德育内容既要与学生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又要符合德育目标的要求,因此,要及时更新和拓展德育内容。
目前,初中德育教育应加强三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加强公民教育。培养学生身为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第二方面是开展法制教育。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一定是法制完整、公民法治意识强。现阶段中学生里面还有很多法盲存在,低年龄犯罪率的上升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中学一定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第三方面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关键在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心理健康的教育情况会对德育教育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咨询与疏导,是强化德育实效性的必要途径。除此以外,班主任还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三观,学校是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现代文明与科学的殿堂,初中班主任要加强学生三观的教育力度,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强化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它与班主任的德育教学理念、理论水平以及工作方法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还与学生、学校、班级、家庭与社会之间存在着许多关联。因此,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具有一定针对性,科学的去对待,加强实践的分析与探索,学习并借鉴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为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这样才可以有效强化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旻.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190.
[2]凌伯新. 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型对策分析[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192-193.
[3]苏美满. 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思路[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166.
[4]王楚彬. 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路[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132.
[5]梁康才.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145-146.
[6]黄利军. 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思路[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