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原则下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举措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期   作者:林素梅
[导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
       林素梅
       广东省惠州仲恺中学 广东 惠州 516000)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并且已经产生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开始对一些社会事件以及人物发表看法,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思想体系并不健全,对事物的理解较为片面,生活经验也相对薄弱。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原则也渗入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中学生存在加强的叛逆心理,因此教师在对立德树人原则进行落实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对途径进行合理选择。基于此,本文尝试对立德树人原则下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举措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立德树人 初中德育 开展策略
一、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来熏陶学生
       对于教师来说,想要实现有效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做到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已经初步产生了成人意识,这一阶段的学生尤其喜欢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而家长以及教师是学生最常接触的成年人,因此教师应该注意为学生树立一个光辉的形象,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感。这就要求教师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课堂教学中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不早退、不迟到、不讲脏话、不发脾气、谦和有礼、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衣着整洁,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包容他人,准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一个较高的道德水准。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环境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所处环境中的人,这是毫无疑问的,教师也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要注意积极利用环境来对学生进行熏陶。一个人的思维、品德、言行举止往往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应该注意从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予以充分肯定,并且要制定出规范化的班级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约束,这样更加有利于对学生德育素养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以及提升。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完善的班级制度可以实现对学生日常言行举止的有效约束,这也使得班级风气更加良好,有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师可以在班级墙上贴一些名言警句,如:管仲的“道德当身,不以物惑”、老子的“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等等,从而使得班级范围更加轻松、民主,这也使得学生不会感到制度所带来的束缚,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自主的融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充分发挥出班委会的作用,领导班委会从硬件环境以及环境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入手,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德育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开展。


三、通过引入社会热点的方式来为德育课堂注入新活力
       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很多教师往往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这也势必会对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还有一些班主任教师存在“以成绩衡量学生一切”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德育教育严重滞后。一部分教师虽然也开始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开展了德育教学活动,但是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单一,与现阶段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不符合,这也势必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今后,教师在为初中生进行德育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紧贴现阶段社会热点,利用典型素材来当做德育教学材料,这样可以为德育教育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更加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课堂参与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就前不久“范冰冰偷税漏输”这一社会热点话题进行分析,带领学生一同讨论纳税人偷税漏税对社会的危害性,从而引导学生作业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四、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实现德育内化
       对于一部分初中班主任教师来说,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往往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过度重视教育形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育内容,这也使得德育教育没有起到理想效果。很多时候教师的德育教育内容往往更加偏向理论,不利于学生对其进行理解。因此,今后班主任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原则,将德育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紧密连接,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生动,同时也使得学生对德育有更加具体的认知。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配孤寡老人聊天、到孤儿院看望小朋友等等,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时也使得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将“立德树人”当做基本的教育原则,以此作为基础来展开德育教育工作。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成人意识,因此,教师应该注意为学生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将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进行连接,通过这种方式来向学生更加系统化的展示德育教育内容,这样也更加有利于学生接受,在促进学生德育素养全面提升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其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黄广明.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思考[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0):96.
[2]牛雪琴.创新思路,立德树人-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刍议[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4):117-118. DOI:10.12241/j.1009-7252.2020.10.071.
[3]牛雪琴.创新思路,立德树人——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刍议[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0):117-118. DOI:10.12241/j.1009-7252.2020.10.071.
[4]张国平.立德树人背景下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3):105-106.
[5]张建刚.春风化雨,立德树人-农村初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实施德育[J].年轻人,2019,(33):198. DOI:10.12214/j.1672-3872.2019.33.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