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班级管理 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期   作者:郑敏儿
[导读] 为了实现通过德育工作的开展优化班级管理的目的
              郑敏儿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合力小学

       摘要:为了实现通过德育工作的开展优化班级管理的目的,小学班主任应加强德育工作实施的力度,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良好的思想意识。本文以小学班主任工作为出发点,致力于通过德育教育的主导作用,优化班级管理的成效。就德育工作的原则进行列举,并针对其实施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见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德育工作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念的黄金时期,小学班主任应在这一阶段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功能与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建设优秀班集体,在做好自身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德育工作的力度,提高班级管理的成效,落实德育教育,实现立德树人,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德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有所不同,比起讲解与理论灌输,德育更看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班级德育工作的成效,小学班主任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以情感为德育前提,班主任必须要在德育工作中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敞开自己的胸怀,以极大的包容心与耐心面对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产生心灵的碰撞,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学生对班主任的依赖性,开展柔性管理,让学生信任班主任、尊重班主任。让学生从内心上愿意接受德育教育,促进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基础,小学生生活阅历较少,社会经验比较匮乏,思维比较单一,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郁结,无法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利于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1]。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充分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以自主管理为德育方向,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班主任应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道德素养的重要作用,明晰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将道德素养提升转换为学生自发的、生活化的一种常态。
       以多种方式结合为德育形式,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被其他的事情吸引、转移注意力。为此,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应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德育教育的趣味性与多样性,激发并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活动当中,脱离以往单一、枯燥的教育模式,加强德育教育的实际成效。
       二、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2.1协调智育与德育,放大德育作用
       德育教育的领域非常广泛,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观念,还要健全学生的人格,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提升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就当前的德育教育领会班主任的教育教学观念,为班主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好良好的准备,有助于班主任将德育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进行有机结合。所以,班主任应协调好智育与德育的教育关系,将德育渗透到教学活动当中,使之相辅相成,让德育服务智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自主锻炼学习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为学生学习、生活营造健康舒心的环境,打造互帮互助的班级风气,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
       2.2打造师生友好互动模式
       友好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的有利条件,也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致力于建设的师生关系。为了在班级德育工作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班主任应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呵护。在具体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与看法,理解学生的思维意识与学习模式,将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遵循小学生的一般发展规律,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科学的应对和处理事情,从而实现良好的德育成效[2]。

小学生心理比较敏感,能够迅速的感知出外界的事物,尽管小学生的是非观念较弱,但是小学生可以明确的分出谁对他好、谁对他坏。所以班主任应注重与小学生的沟通技巧、相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了解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给每一个学生更加细致的关心与呵护。除此之外,班主任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评价方式,脱离以成绩论好坏的错误观念,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班级学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班主任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愿意听从班主任的管理,并自觉接受班主任的指令,形成和谐友好的班级氛围,促进班主任管理工作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3与家长形成有效联系
       尽管小学班主任有大量的机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沟通交流,但是归根结底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是不全面的,不能包含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所有方面,尤其是针对一些比较内向学生,一般的沟通方式可能会引起此类学生的抗拒心理,不利于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应主动联系家长,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的情况,并给以适当的家庭教育建议,加强家庭教育的成效,形成家校合力,全方位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班主任应明白,学生是具有主体差异性的,同样的德育方式不一定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小学生多多少少会存在认生心理,与班主任相比,明显更信任自己的父母家人,和班主任始终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很难向班主任倾诉自己遇到的每一件事,这就凸显出家长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应与全班学生的家长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并根据当前的发展特点与教育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充分发挥家长在小学阶段的育人作用。
       针对目前开展的小学德育工作,仅仅依靠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是无法全面达到德育目标的。因此,班主任应和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时询问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告知学生在学校课堂学习中的状态,构建家校联合教育模式,达到双向促进的教育模式。家校合力共同开展的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人格,强化德育教育在学生实际生活当中的渗透。与此同时,班主任应和家长达成一致的教育共识,对学生的发展目标与教育方向进行统一的规划,围绕目前的教育教学原则展开家校联合培养,更好地把握学生的个人特色,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3]。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应把握好教育的度,不要把关注当成监视,应适当、适度,避免让学生感觉到不舒服。简单来说,班主任与家长都应该认识到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定期联系,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
       2.4以身作则,发挥班主任榜样作用
       小学生向师性较强,而班主任作为与学生相处最为频繁、相处时间最长的教师,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学习、模仿班主任,甚至还会养成长期的意识与习惯。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应注重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作用。班主任可以结合具体事例的应对与处理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以辩证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应对问题,发挥德育教育的实际意义。此外,为了加强班主任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班主任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
       2.5丰富德育形式,注重德育渗透
       班主任不仅肩负着班级的管理工作、德育工作,往往还承担着班级某一学科的教学工作,为了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班主任应主动在教学活动中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灵活运用合作探究、竞争式等教学形式。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学生的协作意识,而竞争式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班主任应适当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班主任应抓住德育工作的重点,坚持以生为本、以德育人。遵循德育工作开展的原则,努力探究德育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放大德育教育的功能,结合家庭教育提高德育成效,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戎伟宾. 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 学周刊,2021(06):165-166.
[2]陶雪珍. 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研究[J]. 新课程,2021(05):231.
[3]李禀霞. 浅析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构建优质班级[A].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国科研理论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五)[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