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期   作者:张美霞
[导读]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教育所应该作出的伟大贡献。
        张美霞
        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 山东 菏泽 273700
        摘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教育所应该作出的伟大贡献。因而作为最具有针对性教学特点的政治学科教育就显得任重而道远,在日常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教学使命。因此,在高中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应当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教学方针和理念,能够将策略落实到具体的课程环节中,给学生带来更多有益于个人发展和思想水平提升的优势价值。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体系成形和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政治教师更应该注重将德育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有效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立德树人;渗透实践
        引言
        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教学重点的偏差和缺失,高中阶段面对多学科考试的压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过于重视在政治考核成绩方面对于学生的提升教学,而忽视了其实作为这门学科最重要的价值则在于立德树人,这才是这门课程开设教学育人的根本。因此,在新阶段应该从教学观念上进行革新,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意识到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的重要性,能够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切实贯彻好立德树人的教学工作目标。高中政治课程除了需要跟教材的内容进行融合外,还需要跟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能够发挥出更多的德育渗透的价值,在教学中发挥出立德树人观念的价值。
        一、挖掘课本德育教学价值,引导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
        在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环节中,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化的培养,就需要从当前的教学内容中发现问题,因为现阶段对于学生在政治学科方面的要求和考察重点一般都落在了学生的政治学科成绩层面,但是对于学生本身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的考察却没有进行合理和严谨的教学安排,这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时,只注重自身考试成绩的提升,但是却没有将课本中的教学内容转化为能够影响自身的指导理论,政治教学还停留在比较表面化的阶段。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就需要从教学的内容开始着手进行价值的挖掘,能够认识到学生对于那些知识传递方式更加感兴趣,对于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更易于接受和理解[1]。
        例如,在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课的内容时,就需要让学生明确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塑造作用,可深入分析我国自古以来都产生了哪些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及它们的精神内涵和传承价值。如长征精神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所产生的无惧危险,勇于奉献,不怕吃苦的坚韧精神,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理论性内容进行实际案例或历史事件的融合讲述,能够使学生通过真实的故事学习和领悟到这种精神的可贵之处。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自身道德素养的加以严格要求,应该秉持着一种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优化政治教学的实践性效果
        政治教学实质上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为政治是融入和贯穿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没有脱离生活实际的政治知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做到建立与生活的关联性,让学生产生更加贴近性和简单化的理解,在生活中去学习政治内容,能够更好地留下深刻地学习印象。为了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应该从当前的教材中进行理论性知识与实际生活常识的关系搭建,能够运用实际案例来对于理论性的知识进行良好的补充和支撑。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课堂往往只注重对于理论性知识的教学,没有联系实际就会造成教学的空洞和表面,学生自然在政治课堂上就难以有较多的学习收获,思想道德提升的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实现。因此丰富的教学实践案例能够有效地充实课堂容量,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实现人生的价值》一课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对于人生价值的定义教学,深化学生对于自身理想的理解和把握,能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增加学生实现梦想和价值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真实的案例来鼓舞学生,让他们能够对于人生价值产生荣誉感和归属感。

学生则能够通过课本中的教学实践指导进行德育培养,能够学习这些案例的长处,转变和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价值体现[2]。
        三、改变传统政治课堂思维,构建好创新性立德树人目标
        传统的政治教学是一种趋于流程化的课堂模式,在长期的教学氛围中学生都已经感到枯燥且低效,立德树人的政治教育目标并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应该在教学中将其落到实处,给学生提供更好地教学体验,才能够打造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政治课堂,带来耳目一新的教学体验和理念。教师可以策划一些政治教学活动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政治素养[3]。政治德育教育可以利用学生小课堂或辩论赛的形式展开,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进行思想的碰撞,以及对于课本知识的融会贯通。
        例如,在学习《法治中国建设》这一课时,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如作为公民,在法治中国建设中能做出什么贡献,需要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表达,充分让学生认识到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领域中都应该树立起怎样的道德观念,才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对于社会有贡献的人。
        四、采取灵活教学互动方式,让学生产生核心价值观认同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政治课堂往往是一种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课程的进度和教学氛围被教师所掌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填鸭式”教学的模式,教师既不了解学生学习喜好和习惯,学生也没有向教师表达出自己的学习问题和困难,在这样双向教学障碍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思想德育水平的效果一直都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思考,给予他们充分表达的机会。这就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进行亲密的教学互动,教师能够善于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从日常的关怀和教学的辅导等几个方面给学生建立起道德模范和思想指引,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够在社会正能量的沐浴下健康地成长,让学生对于社会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感,并且能够以此作为约束自己的道德指南。例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就其中的具体内容展开讨论,开展班级座谈会,能够借助一些生动有趣的话术来调动课堂气氛,切实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内容的重要性,同时对此产生价值观认同。
        五、利用网络扩展政治教学,用丰富案例渗透德育正能量
        除了上述的教学策略外,在网络发展的今天,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鱼龙混杂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对高中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无论是积极地还是消极地都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具有影响力[4]。因此,当前针对高中学生的政治教学还应该向网络方面进行有效地拓展,将这种影响因素考察进去。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优质的教学信息来增加课堂的丰富性,同时也需要规避其中的危害性问题,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提升网络道德素养的技能,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掌握对自身学习有力的部分,而筛选掉那些对于自身存在负面效应的信息。此外,可以利用搜集一些网络正能量故事来补充课堂案例,在丰富的社会思想道德案例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政治教学正能量知识。例如,在学习《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时,就需要给学生挑选一些合适的教学案例来支撑课堂的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更具有贴近性的知识,从他们身边的人和物入手施加教学影响,将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培养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政治教育中的立德树人目标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有效教学方法的使用,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理念,打造有效的高中政治课堂。
        参考文献
[1]潘桂玲. 刍议立德树人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23):P.70-71.
[2] 陆术锋.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策略[J]. 教育观察(下旬), 2019, 000(006):40,99.
[3] 王建华. 新要求下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J]. 当代家庭教育, 2018, 000(007):P.147-147.
[4] 祁宪红. 探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