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东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一中学 淮安市 211700
摘要:初中历史的学习对于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每个科目所起的作用也在不断深化,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发挥历史教学作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实现历史使命,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于人生价值开始形成自身的认识,历史学习是对于学生民族历史的了解、民族责任感的形成都十分重要,这一阶段的历史教学十分重要,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没有确切衡量标准的过程,要通过历史教学的技巧将其中的责任、精神逐步渗透在教学中。
一、人文精神内涵
人文精神是长期发展中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是对于人类自身价值的肯定,是对于精神价值的肯定。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人本精神、个人价值以及自由的认识,在历史中无一不渗透着人类对于人文精神的思考,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人性观、价值观、时代精神,学习历史也是在感受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在感受他人好的、不好的价值观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积极地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心世界精神的塑造,是学习民族精神、内心责任感等等不断形成的过程,这也是历史教学中的人文内涵的核心。
二、初中历史教学培养人文精神策略探究
(一)转变教学理念
初中历史教学要面临中考,对于学生与老师都十分重要,但是考试只看分数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造成了老师、学生对于历史成绩之外的知识的不重视,仅仅通过背诵学习考试要考的部分,历史也分为重点、非重点,对于考试来说十分有效率,但是并不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那些被忽略的人文故事中,那些曾经代表中国辉煌历史如今漂洋过海成为博物馆藏品的中华瑰宝里头,不忘历史中的中华民族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人类历史发展中有着压迫也有着声嘶力竭的反抗,历史不是某些人的代表作,是人类文明、人文精神的塑造。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是对于课本内容的讲解、记忆,也应该是对于民族精神的学习,民族责任感的体会,人类文明的理解,看重分数的提升,也不能够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是在教学中需要转变的理念,也是对于学生人生观塑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既转变教学理念,也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历史教学是素材做多样的学科,但是在教学中没有运用方法,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长期学习动力的培养,也缺乏人文精神的培养意识。历史教学生动活泼起来,一靠“讲”,可以是老师对于历史世界的生动演绎,是对于历史人物原型的生动还原,通过老师的讲解角度,其中所包含的情绪,学习历史,产生自身的体会与感悟。也可以通过历史大家的讲解了解历史的原貌,历史是生动的现实,虽然时代久远,但也不影响对于主体背景的了解。二靠“看”,看书,看纪录片,看博物馆。可以推荐相关的历史书籍,来丰富历史场景,让学生增强代入感,学生选择自身感兴趣的书籍进行了解,既能加深记忆,也能够充分了解时代下的人文精神,也可以带着学生去博物馆看看,近距离观察历史瑰宝,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有助于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民族精神的养成。除此之外,历史纪录片也是不错的感受人文精神的手段,历史纪录片以当代人的手段和角度观察历史的某一阶段,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看历史,历史总是相似的,也能够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吸取他人的经验。三靠“想”,通过历史的讲解与观看,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学习我国发展的繁荣时期,感受我国古代任命的智慧,看四大发明,了解背后的故事,在学习我国近代史时,能够对于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屈辱史进行思考,思考历史发生的愿意,对于我国当代的影响,吸取经验教训,为更好的建设自身的价值观提供营养。历史是中华民族成长的瑰宝,通过教学中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吸取他人经验,完善自身价值观,建立自身的道德与责任,为自身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开展历史人文教育活动
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是不明显的、无意识的渗透,是有目的、无具体形式表现的长期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区别于一般的你讲我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但是也不能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通过人文教育专题活动,让学生对于人文精神与一定懵懂的猜测与认识,在此基础上更有利于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自身人文精神,探索自身人生价值与自由观。可以在活动中采取任务扮演的场景剧的形式进行,如可以将我国历史上繁荣时期都排成场景剧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角色受历史背景的影响,从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中,吸取自身的人生经验,一夜梦回长安,感受长安繁华以及安史之乱,让学生对于人性、战争、和平能够有思考、有体会,这种形式让学生能够在自身的角色里吸取教训,指导自身人生观的养成,感受历史,也是在感受人生,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深切接触人物的机会,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了便利。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完善自我的人生体验,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身的思考。
三、结束语
历史是现实的有一种演绎方式,学史使人明理,借鉴古人的经验,完善自身的世界,在历史学习中学习责任、拼搏、奉献,精神不具备实体,但是每一个历史故事都是精神的体现,是人类自身发展中对于自身人生价值、精神价值的肯定。
参考文献
[1]陈吉福 略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J].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 000(004):88-89.
[2]李存玲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探讨[J]. 文渊(高中版), 2019, 000(00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