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期   作者:黄国亮
[导读] 史料实证素养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国亮
        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 广东省惠州市 516001
        摘要:史料实证素养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指学生在课堂或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学习、思考、分析和解读历史的重要素质,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结合新课改背景下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培养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策略
        历史学在高中选修课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有效的思维训练。因此,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更有针对性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有效地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去,这就需要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一、融入历史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转变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系列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整合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组织活动进行一定的创新。它需要教师对各种活动方式进行深入探讨,根据活动组织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培养学生的历史经验意识。
        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为例,本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教师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基本认识。上课时,要使学生对集权制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老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段材料,这段材料主要讲的是秦始皇灭六国后,与众多臣子商议决定自立为始皇帝,成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借助于这些历史材料,教师可以有效地回顾当时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过程,把学生的思想引向另一个角度。学生通过在史料描述中可以了解到,秦始皇通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稳固了秦朝政权。自秦朝建立以来,秦朝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作为封建王朝创建者的秦始皇,其历史地位自然不容忽视。借助于对历史内容的论证分析,使学生了解历史教学的理念。在教学中应注重历史实证,对教材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证素养。
         二、设计悬念,激发学生对史料实证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录像形式呈现历史资料,使录像的内容与历史教学的新认识相冲突,巧妙地设计悬念。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让学生用问题来思考问题。这件事的后果是什么?你应该怎样证明这些观点呢?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一悬念成为学生深入探究答案的驱动力,激发自主探究精神,奠定了史料实证素养的基础。

例如,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让学生根据历史资料调查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查询当时发行的报刊,以及当时参加该运动的有关人士所说的话,然后对五四运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再与教材比较。老师通过这种方法巧妙地设计悬念,让学生更热爱历史学科,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素养。
         三、通过高考题型训练培养学生对史料实证的运用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对历史进行分析,再结合历史进行再现。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史料分析成为热点话题。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题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实证相关题目的训练。通过对部分史料的分析,使学生能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重现历史,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最终使历史资料真正学以致用。例如,在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题中,杰克·戈德斯提出观点:“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西方国家的崛起较晚,主要是由于其他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而不仅仅是由于欧洲本土的发展”。同学们以自身对历史的理解为实证根据,从而探讨了西方政治思想对崛起的积极意义。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现史料实证研究的最佳效果
        为了使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可以让小组之间互相配合,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学习,把收集好的历史资料以任务的形式指派给小组组长,由组长带头,再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同学们对历史资料进行细致的探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又能使学生对实证有正确的认识。例如,在讲解《新文化运动》一课的知识点时,老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其中一个组的任务是收集与教科书有关的史料,再对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原因进行探讨。第二组搜集有关新文化运动的录像资料,了解整个过程。第三组搜集当时人们对新文化运动的口述或回忆录,了解当时人们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从而了解其影响。这是一种合作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心路历程,了解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在拯救民族危亡方面所作的思想探索,从而推动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学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和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证性素养。
        简言之,“史学实证”是历史新课改的教学发展趋势,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基础,用史学解释历史、还原历史,进而理解历史,是新课改中史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历史课程观,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学习相关教育理论,了解历史信息,不断探索高中历史教学的新方法、新策略,以使“史学实证”更好地为历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生团: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阐述了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文教资料,2020,(9):196-197.
        [2]尹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的浅析[J].《每日科学》(教学研究),2019 (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